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5.重点区域类(滨江商业中心项目周边):

典型案例: 拆迁区域围挡破损,内部建筑垃圾未完全覆盖,存在扬尘和安全隐患。周边巡逻力量配置是否合理,有待核实。

民情动态: 暗访员以闲聊方式了解到,部分拆迁户对政府后续解决方案的期盼与焦虑并存。

当李仕山看到这个问题的分类时,再次拿起了关于滨江项目的督查报告,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

报告里详细描述了拆迁区域围挡破损、建筑垃圾清运不及时、周边环境卫生存在死角等问题,却唯独没有提到他记忆深处那个令人厌恶的名词——“包干到户”。

李仕山放下报告,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眉头微蹙。

难不成因为我重生产生的蝴蝶效应,连这项政策都扇没了?

毕竟前世记忆中,滨江区区长并不是孙浩民,周坤也没有去滨江区当副区长。

思索一番后,李仕山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说干就干,半小时后,李仕山站在了“滨江明珠”小区门口。

这是滨江项目最早落成的住宅区之一,簇新的楼体在阳光下泛着米白色的光泽。

精致的园林绿化已经初具规模,气派的入户大堂隔着玻璃门都能感受到里面的奢侈。

与这片崭新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区不远处那片仍在施工的商业中心工地——塔吊林立,钢筋水泥裸露在外。

一边是已然成型的现代居所,一边是在建的商业中心。

李仕山不由感叹,商人果然精明啊。

住宅小区那是可以直接变现的,至于商业中心想要盈利那周期可就长多了。

李仕山没有走进小区,而是在旁边一条已经交付使用的街道上缓步走着。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已经入驻的沿街商铺,最后停留在小区侧门旁的一个小广场上。

几个穿着街道或社区工作服的人正坐在树荫下的石凳上,趁着难得的空隙喘口气。

他们脸上都带着相似的疲惫。

李仕山不动声色地靠近,站在几步开外,掏出手机假装查看信息。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干部揉了揉太阳穴,声音沙哑:“王姐,你那边那几户‘重点对象’今天情况怎么样?”

被称作王姐的中年女子叹了口气,眼角皱纹都深了几分:“还能怎么样?老刘头今天又差点跟我急眼,说补偿款再不落实,明天就去市政府门口静坐。我这心啊,天天悬在嗓子眼。”

“谁说不是呢。”另一个稍微年长的男子接口,“咱们现在哪是社区干部,简直就是旧社会的地保,天天不是去解决问题,是去盯人、防着人。”

年轻男青年苦笑着摇头:“上头一张嘴,下面跑断腿。这‘包干到户’真是……唉。”

“包干到户”四个字像针一样刺入李仕山的耳膜。果然,它还是来了。

他没有惊动这些疲惫的基层干部,像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只是转身时,目光再次扫过那片光鲜亮丽的“滨江明珠”小区,眼神复杂。

回到办公室,他立刻叫来了负责督查滨江区域的李静——那个从文明办抽调来的年轻科员。

“滨江项目那边的‘包干到户’,是怎么回事?”李仕山语气平和,听不出波澜。

李静明显愣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茫然,随即才恍然:“哦,您说那个啊。是滨江区政府为了维稳需要,采取的一个临时措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