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但每一次,当他的目光接触到赵承平那双平静得不起一丝波澜的眼睛时,所有的话,就又都死死地堵在了喉咙里。

那双眼睛,就像一面清澈的镜子,将他此刻所有的慌乱、恐惧、卑微和可笑,都照得一清二楚。在这样一双眼睛面前,任何的辩解、伪装、或是哀求,都显得那么多余,那么的苍白无力。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剥光了衣服的小丑,所有的不堪,都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

他颓然地,把话又咽了回去。最后,他只是将整个身体的重量,都瘫在了柔软的沙发里,仿佛一具被抽走了灵魂的躯壳。

天,终于亮了。

一缕金色的晨光,冲破了黎明前最后的黑暗,像一把锋利的剑,刺穿了厚重的天鹅绒窗帘的缝隙,在奢华的波斯地毯上,投下了一道狭长而明亮的光斑。

光斑里,无数的尘埃,在静静地飞舞。

赵承平看着那道光,知道,时间到了。

他缓缓地放下手中的茶杯,杯底与紫檀木茶几的桌面,发出一声清脆的“嗒”的轻响。这个声音,在寂静的客厅里,如同法槌落下的声音,宣告着这场无声审判的终结。

他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瘫在沙发上的李沉,用一种陈述事实的、不带任何感情的语气说道:

“李沉同志,时间到了,我们该走了。”

李沉的身体,猛地一震。他缓缓地抬起头,迎着那道刺眼的光,看向赵承平。此刻,赵承平的身影,被晨光勾勒出了一道金色的轮廓,显得那么高大,那么不容侵犯,宛如神只。

一声悠长的、充满了绝望和悔恨的叹息,从李沉的胸腔深处,沉沉地呼了出来。

这声叹息,叹尽了他一生的辉煌与野心,叹尽了他所有的不甘与挣扎,也叹尽了他最后的、作为一个“人”的精气神。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李书记,不再是那个一言九鼎的权力核心。他只是一个即将走上审判席的,阶下囚。

他也跟着,缓缓地、用尽全身力气般,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曾经挺得笔直的腰杆,此刻已经佝偻了下去,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

赵承平没有再看他,率先转身,向着那扇已经被晨光照亮的别墅大门走去。

李沉迈开脚步,跟在他的身后。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别墅,办案人员紧随其后。

随着从李沉及其他涉案人员家中查抄来的物证被陆续运抵,办案点那间最大的会议室,迅速被一个个贴着封条的牛皮纸箱和金属物证箱所淹没。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纸张发霉和陈年灰尘混合的特殊气味,仿佛一个尘封已久的罪恶王国,在此刻被强行打开,露出了其内部腐朽不堪的肌理。

赵承平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脱下那件在清晨沾满露水的战术夹克,只穿着一件单薄的衬衫,便一头扎进了这片物证的海洋。他撕开一个标有“李沉别墅-书房”字样的纸箱封条,一股更为浓郁的、混杂着顶级雪茄和名贵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权力巅峰的味道,也是罪恶腐朽的味道。

箱子里,装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凶器,而是一本本看似寻常的精装书籍、相册和笔记。但赵承平的眼睛,在四十多个小时未眠后依旧锐利如鹰。他拿起一本封面烫金的《资治通鉴》,手指在书脊处轻轻一捻,一种异样的厚实感让他眼神一凝。他翻开书页,在中间的位置,赫然发现了一个被人为挖空的长方形凹槽,里面,静静地躺着十几本不同名字的护照和对应的身份证件,照片无一例外,都是李沉和他家人的。

“小王,全部登记,技术科立刻核查所有证件的真伪和出入境记录!”赵承平的声音冷静而果断。

“是!”年轻的办案人员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将这些“通往国外”的钥匙一一夹出,放入证物袋。

另一边,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侦查员,正对着一本看似普通的家庭相册皱眉。相册里,记录着李沉孙子从出生到上小学的成长点滴,充满了温馨的生活气息。但老侦查员的直觉告诉他,这里面有文章。他将每一张照片都取出来,用强光手电从侧面照射,终于,他在一张孙子满月宴的全家福照片背后,发现了一行用特殊药水写下的、几乎无法察观的数字和字母组合。

“赵队,你看这个!”

赵承平接过来,只看了一眼,便断定:“瑞士银行的加密账户。马上请金融专家来破译!”

一个又一个的纸箱被打开,罪恶的拼图,被一块块地拼接完整。

从伪装成茶叶罐的特制容器里,倒出的是一根根沉甸甸的金条;从看似古朴的砚台底座下,起获的是一张张价值千万的银行承兑汇票;在一幅山水画的画轴里,卷着的是数份早已暗中转移的海外房产合同……

每一件证物,都像是一颗子弹,精准地射向李沉那个腐败集团的心脏。整个专案组的人员,没有人喊累,所有人都像上了发条的机器,高速运转着。分类、登记、拍照、编号……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他们知道,这些沉默的物证,很快就将在审讯室里,爆发出雷霆万钧的力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承平站在房间中央,看着这满屋的罪证,心中没有丝毫破获大案的喜悦,反而涌起一股沉重的悲哀。他想,李沉也曾是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也曾在党旗下宣过誓,是什么,让他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这个被欲望吞噬、被物证埋葬的境地?

二、心理交锋,堤坝的崩溃

案件,正式进入审讯阶段。

审讯室里,灯光亮如白昼,将每一个角落都照得毫无遁形。赵承平坐在主审官的位置上,与他并肩的,是市纪委的审查专家。他们面前,是曾经在各自领域呼风唤雨的“大人物”。

第一个被带来的是市建设局的一位副局长,也是李沉的“得力干将”。此人进来时,还强作镇定,摆出一副“我什么都不知道,我是被冤枉的”姿态。

“说说那个寺庙扩建项目吧,招标流程是怎么走的?”赵承平开门见山,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招标?完全是按照规定嘛!公开、公平、公正,所有程序都经得起检验!”副局长侃侃而谈,仿佛在做一场工作报告。

赵承平没有与他争辩,只是轻轻敲了敲桌子。旁边的工作人员立刻将一份文件,推到了副局长面前。那是从他办公室保险柜里搜出的,一份从未公开过的、有他亲笔签名的“内部评审意见”,上面赫然写着“建议由XX建设公司中标”,而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正是李沉的妻弟。

副局长的脸色,“唰”地一下白了。他张了张嘴,还想狡辩:“这……这只是一个初步意见,不代表最终结果。”

赵承平没有理会他,示意工作人员播放了一段音频。那是专案组截获的一段通话录音,里面,是副局长与那位“妻弟”之间的对话,从如何围标、串标,到事成之后的回扣比例,每一个细节都清晰无比。

录音播放完毕,审讯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副局长的心理防线,在铁证面前,轰然倒塌。他额头上的汗珠,大颗大颗地往下掉,整个人像一滩烂泥一样,瘫软在椅子上。

“我说……我全说……”

一个又一个的嫌疑人,被带进了审讯室。他们起初都心存侥幸,试图用谎言和沉默来对抗。

但赵承平的团队,准备得太充分了。物证、书证、人证……一条条证据链,如同坚不可摧的锁链,将他们所有的狡辩都一一锁死。

审讯,变成了一场场多米诺骨牌的推倒游戏。一个人的交代,会牵出另一个人;一份新的口供,又会印证另一份书证。

整个腐败网络的脉络,在审讯记录中,被描绘得越来越清晰。

赵承平几乎是以审讯室为家,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办公桌上,堆满了小山一样的审讯记录和案卷。

他一页页地翻看,用红笔在关键之处画下记号,寻找着不同口供之间的矛盾点和联系点。烟灰缸里,早已堆满了烟头。

他的眼睛因为熬夜而布满血丝,但他的大脑,却像一台超高速的计算机,精准地分析着每一个信息,构建着整个案件的逻辑闭环。

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办案,这更像是一场外科手术。他必须精准地切除这个附着在城市肌体上的毒瘤,并且要挖得干干净净,不留任何后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