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新鲜血液,华一依生产 (1 / 2)
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玲珑集团的入驻,为原江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兄弟汽车分厂的车间里面,机械臂精准地焊接车身,工人师傅们穿着统一的工装,在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作业,首辆“原江造”汽车即将下线;生物制药厂里,研发人员在无菌实验室中调试设备,一批针对慢性病的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集团下设的医院里,崭新的CT机、核磁共振仪已安装完毕,医护人员正进行岗前培训,不久后就能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住房问题也被提上日程。
玲珑集团在南部新城开发了三个相邻的住宅小区,风格各异却同样精致。
西侧的“玲珑别院”是高档别墅区,独门独院的设计搭配私家花园,庭院里种着名贵的乔木,围栏上缠绕着藤蔓,专为上流人士和富豪打造;中间的“悦湖公馆”是中档社区,150至200平方米的跃层小洋房,客厅挑高3.5米,阳台连通着观景露台,站在窗前就能看到不远处的人工湖;东侧的“惠民家园”则面向普通百姓,户型方正实用,小区内配套了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区,物业费仅为周边小区的一半。
更贴心的是,三个小区旁边,由市政府与玲珑集团合作建设的“原江实验小学”已封顶,浅红色的教学楼搭配蓝色的操场,明年九月就能迎来第一批学生。
如今的原江,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清晨,公园里有老人打太极、年轻人跑步;白天,工地上塔吊林立,写字楼里企业忙着拓展业务;夜晚,商业街灯火通明,市民们在夜市里品尝美食、散步聊天。
朱飞扬带给这座城市的,不仅是日新月异的面貌,更是向上生长的力量—原江,正以全新的姿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发展篇章。
原江市南部新城的规划蓝图上,最亮眼的一笔莫过于市政府的南迁——这座城市的行政心脏,正循着时代的脉搏,向南部舒展新的肌理。
新落成的市政府大楼藏在一片青瓦白墙的建筑群里,飞檐翘角带着江南特有的温婉,青砖铺就的台阶,被往来人群磨得温润,远远望去不像威严的行政中枢,反倒像一座沉淀着岁月的书院。
推开玻璃门,一楼政务大厅的天光倾泻而下,几十个窗口一字排开,电子屏滚动着办事流程,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抬眼便是笑意:“您好,请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再不用跑遍全城找各个局,群众攥着材料进来,半小时就能完成从申报到办结的全流程,连空气里都飘着“效率”的味道。
楼前的公交站早已立起崭新的站牌,3路、7路公交车叮叮当当驶过,地铁2号线的出口就在广场东侧,玻璃穹顶下,推着婴儿车的妈妈、拄着拐杖的老人、拎着文件袋的创业者,沿着指示牌从容走向入口。
地下停车场的指示灯像一串流动的星河,引导车辆泊入空位,保安大叔笑着指挥:“这边有空位,直走第三个口拐——”声音洪亮得像在自家院子里招呼客人。
周边的商铺跟着热闹起来,便利店的微波炉总在加热便当,咖啡馆的香气漫过街角,服装店的橱窗映着政务大厅的玻璃幕墙,连老板们都笑着说:“自从市政府搬来,来逛街的人都带着股踏实劲儿,办事顺了,花钱都敞亮。”
最暖人的是大楼西侧的食堂。
早上七点,窗口就排起长队,员工刷工作卡,老百姓扫码支付,端着餐盘坐在一起。
红烧肉炖得酥烂,青菜带着露水的鲜艳,价格牌上写着“糖醋排骨8元”“清炒时蔬3元”——国家的补助悄悄藏在定价里,让实惠落到每个人碗里。
穿西装的干部和拎菜篮子的大妈坐在邻桌,聊的都是“这菠菜真嫩”“办事窗口的小姑娘态度真好”,官民之间的那层隔阂,早被一碗热汤焐得化开了。
这份规划能在两次常委会上顺利通过,离不开细节里的民生温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