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李安的答案:教科书般的贝四现场 (1 / 2)
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时间来到两日后的傍晚七点半。
国家大剧院2023-2024国际音乐季十九日现场。
鹿特丹交响乐团专场。
“哗——————”
现场的掌声不变,音乐厅不变,舞台不变,就连前天的后台工作人员都没有换人。
至于台下的观众肯定有变化,从售票情况来看,李安今天这场的票卖得远比小车前天那场卖得好。
舞台上鹿特丹交响乐团的乐手已经就位,此刻罗尔夫和李安正在用德语交流,做最后的登台准备。
一旁两个小女生随时等待差遣的模样。
一人手里拿着老师的乐谱,一人手里端着老师的茶杯。
小车终于不用再穿礼服长裙,换了一身浅色便装,整个人看起来也轻松许多。
“老师要上场了。”唐小星翻译道。
紧接着后台工作人员鼓起掌。
“老师加油!”小车已经习惯了,从老师下午走台开始,小星就一直在做她的御用翻译。
“老师加油!”唐小星也大声喊道。
李安转头理了理礼服内衬,对着两个小女生露出自信笑容:“一会都认真听昂,回来我得提问。”
小车:“遵命!”
唐小星:“保证!”
哈哈哈哈——
在工作人员的笑声中,罗尔夫与李安一同走出后台大门。
身后再次响起两个孩子的加油打气声。
“哗————————”
镜头一转来到舞台现场,当罗尔夫与罗尔夫前后脚出现,台下掌声再次暴起。
“李老师!”
“安哥真帅啊!”
“老大!”
虽然本次音乐季的鹿特丹专场是音乐季的重头戏,但今天有一半的观众都是冲着李安来的。
有蓉城的亲友家长学生团,也有从星海音乐厅追到国家大剧院的粉丝团,还有燕京地区的同行老友。
唐千峰因为撞档,无缘观看李安今晚的音乐会,除了他以外,老唐家的所有人都来到现场,就连唐小星的二爷爷一大家子都来了。
距离一家人不远的地方,谢乾正和国交的现任团长曹利群也在侯震涛的陪同下出现在观众席。
在顺着三人望去,今天当真是来了不少圈内人士。
“哗——————————”
李安一身黑燕尾服穿过第一排乐手,明媚的舞台灯光下高雅的宛如古典音乐的化身。
路过乐团首席他停下与对方亲热地握了一下手。
接着来到钢琴前微笑面向观众一鞠,随后落座在钢琴前。
罗尔夫走上指挥台后便将注意力给到钢琴前。
随着钢琴演奏家和指挥各就各位,乐手们在窸窣声中对了下音,各种器乐的混杂声一闪而过,仿佛演出开始前的最后预告。
观众们不再鼓掌,现场渐渐安静下来。
钢琴前李安调试后琴凳,轻吐一口尝试着抬了下手感受一下身体的距离。
就在这一刻,台下一些观众见状以为李安要开始了,屏气凝神间又见李安双手缩回抬起屁股将琴凳往前挪动了一点。
没由来的台下响起几片轻笑声。
李安闻声看向观众席一同笑了笑,一时间现场气氛说不出的轻松融洽。
一个短暂的小插曲过后,李安再次抬手,这次他的胳膊找到了熟悉的距离感。
接着他看向指挥台,与罗尔夫相互确认并点了点头。
随着二人的目光交汇,现场再一次安静下来,有经验的观众知道音乐这才要开始。
弦乐组的乐手也在这一刻板正身体。
舞台上的气压骤然一紧,后台入口两个小女生望着老师的背影也不由得跟着紧张起来。
一片静默中,钢琴前李安双手扶于膝盖,半垂着头,看起来整个人的上半身都由两只手臂支撑着。
没有人知道他这一刻脑海里在想什么,但也没有人感到着急。
约莫过了五六秒,李安直起身体,双臂随意抬起落在了键盘上。
又是片刻,他的双手缓缓掉入眼前的黑白格。
“当——”
一声带着宿命感的和弦如同远方的钟声传来,为整个音乐厅渲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
“当当当-”
“当当当-”
缓缓地,李安继续奏响重复和弦。
每一声和弦之间似是留有缝隙,可又无法让人真的听见,一声接着一声,在没有乐队加持的情况下,琴声竟给人一种山空中的回响感。
现场仿佛在这一刻被拉入一个广阔无垠的空间,耳边只有如阿门般的明亮和弦。
随着琴声一连串渐强的上行音流在半空中失去动力似的即将坠落这一刻,指挥台上半闭着左眼的罗尔夫手里的指挥棒轻轻一点。
齐鸣的弦乐顷刻间将坠落的琴声接住,并以相同的情绪复刻了琴声的主题律动。
甜美的木管与深沉的弦乐和谐交错,酝酿出柔美浪漫的气氛。
就这么的,鹿特丹交响乐团x罗尔夫x李安,贝多芬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的序幕再一次被拉开。
就如同在1808年12月22日的维也纳剧院舞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一天是贝多芬最后一次以独奏家的身份走上舞台,亲自完成了这首作品的公开首演。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首被后世认为是贝多芬最美旋律的代表作之一,却在贝多芬首演之后被当时的人们所遗忘。
该作品在1806年被贝多芬完成,同一年他还完成了第四交响曲和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在这段属于贝多芬创作中期的岁月里,只有这首作品似乎被人们抛之脑后。
直到三十年后,由梅德尔松重新将该作品重新发掘并指挥演出,这首作品才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在与罗尔夫就这一点交流的过程中,李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被认同。
“贝多芬在这首作品中使用了由钢琴作为主题开场,而非像传统那般由乐队率先呈示主题。”
纵观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不仅仅只有第四号使用了这种由钢琴开场的方式。
在大名鼎鼎的第五号皇帝协奏曲以及第六号未完成协奏曲的手稿中,贝多芬也采用了由钢琴先行开场的创作模式。
其中皇帝协奏曲可谓是一经问世便震撼了整个乐团。
可为什么第四号在首演时碰壁,被观众所冷落了呢。
李安给出的答案是因作品在结构上的差异所导致的。
皇帝协奏曲开篇便是以绚烂的华彩方式进入,给人以绝对的耳目一新。
而第四号的开篇相比而言就显得太过中规中矩。
可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李安在这里打了一个问号。
他告诉罗尔夫至少在这首作品中,贝多芬在开头有一处绝对的原创性效果。
开篇见动机。
并且他强调要与莫扎特的k.271予以分别看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