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与如释重负,欢欣鼓舞准备迎接下月年关的京师百姓一样,距离京师数千里之遥的湖广武昌府此刻也是热闹非凡,城外浩瀚波涛的长江重新恢复了昔日千帆竞渡的景象,一艘艘满载着各地货物的商船们犹如遮天蔽日般行驶在江面上,直奔刚刚结束了战乱的川贵而去。

但就在这热闹和谐的气氛中,一则尘埃落定多年,早已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陈年旧案"却是重新被人提起,并以惊人的速度在武昌府的街头巷尾蔓延。

因为事关重大,向来以"嗅觉"见长的说书先生们虽不敢堂而皇之的夸夸其谈,但也酌情隐去了这桩"陈年旧案"的关键人物,改以模糊的字眼代替,编排成了一个新的故事。

虽说这故事内容相比较当下流行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话本显得有些乏善可陈,无非是类似于"狸猫换太子"的俗套剧情,只是当这些不知晓其中内情的听众们被身旁同伴小心翼翼的提醒,此事乃是当年那桩"伪楚王案"的缩影后,茶楼酒肆的听众们无一例外,皆是目瞪口呆,随即便一脸认真的倾听起来,生怕错过只言片语。

毕竟纵观大明朝两百余年的国祚,像这等"狸猫换太子"的戏码,拢共也就发生了两三次,其中涉及身份最高的,也不过是成化年间隶属于韩藩的"汉阴王",始发地陕西平乱府距离他们武昌府足有两千余里。

可是这桩"伪楚王案"却结结实实的发生在他们身边,且涉及到了身份贵不可言的楚王!

...

...

"怎么回事!"

"为何当年那桩案子,近些时日又被重新提及!"

金碧辉煌的承运殿中,袭爵近四十年之久的楚王朱华奎神色狰狞,歇斯底里的朝着跪在殿中的内侍、侍卫、议宾以及胞弟朱华壁咆哮道,眉眼间闪烁着掩饰不住的惊惶之色。

作为第九代的楚王,他不仅坐拥武昌府这一得天独厚的"聚宝盆",而且还是楚藩的"族长",拥有节制约束所有楚藩宗室的权利,就连身份仅次于他的楚藩郡王们,无论辈分高低,每每见面都要向他磕头行礼。

说句大不敬的话,纵使紫禁城的天子轮流更迭,但依旧影响不到他朱华奎的身份地位。

可是这一切的前提,要建立在他朱华奎乃是"真真正正"的楚王。

"殿下息怒,"面面相觑许久,自幼伺候朱华奎长大的总管太监刘森便硬着头皮,小心翼翼的劝谏道:"奴婢已经安排人去查了,想来是某些不知趣的外乡人,听了些风言风语,便乱嚼舌根子。"

尽管时隔多年,但只要是这武昌府的本地百姓,都能清楚记得当年那场"伪楚王案"究竟掀起了怎样大的风浪,又有多少从中推波助澜之人落了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故此在刘森看来,近些时日在街头巷尾突然广为流传的"风言风语"不过是一次意外罢了,闹不了几日。

"风言风语?!"

"当年那桩案子朝廷早已定性,谁敢胡乱攀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