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1章 各有所长2 (1 / 2)
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17世纪初的法国海军正处于转型期,在首相黎塞留的大力推动下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洋进攻,或者说是从控制地中海转而向更广阔的大西洋发展。
只是改革持续的时间有限,目前除了大量适合在地中海风平浪静条件下航行作战的桨帆船之外,能拿得出手的远洋战舰很少,还很陈旧,大多数新式战舰都还在船厂或者图纸上。
为了配合欧洲联军的军事行动,别辱没了法兰西要成为军事强国的理念,红衣首相还是砸锅卖铁凑了8艘战舰和20多艘武装商船。
不提商船,只说战舰。这8艘法国战舰在联军舰队里数量上很不起眼,却能从外观很远就认出来。倒不是法国人在战舰设计上有什么独特之处,而是选择了一种很别致的旗帜。
白旗!没错,法国海军统一悬挂纯白纯白的旗帜,据说象征波旁王朝,代表了国王的颜色。旗舰则增加一面细长的三角形白旗,周边有长长的流苏。如果指挥官有王室血统,还可以点缀鸢尾花图案。
在一片花花绿绿的旗帜中,白旗就显得那么纯粹、那么扎眼,很有点鹤立鸡群格格不入的气质。对于大明海军官兵而言更是无法忽视,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用白旗代表认输的理念,总觉得对方有人要投降。
法国战舰在使用火炮的思路上与英国人有不小分歧,他们更喜欢长身管重炮,追求射程和破坏力。另外由于缺铜,法国人在铸铁火炮方面投入了很大心思,也有所得,装备了不少铁炮代替青铜炮。
这次派来的战舰大多是16世纪末建造的主力舰,排水量在800吨上下,两层通长火炮甲板,装备了50门以上的火炮,其中六成是24磅以上的长身管重炮。
唯有旗舰“王冠号”例外,它是在黎塞留上台之后力主建造的,由荷兰与法国设计师共同合作,花了四年时间,用了4000多颗百年橡木,耗资40万里佛尔,相当于法国海军整年经费的四成,1636年才下水服役。
付出了这么大代价,法国海军最终获得了什么呢?俗话说的好,没有花钱的不是。
“王冠号”的排水量达到了2000吨,主龙骨长53米、船体宽14米、满载吃水深度6.5米、主桅55米,妥妥的庞然大物。
它采用了三层火炮甲板设计,可以装备十四门重型长身管36磅铸铁滑膛炮、二十四门24磅炮、十八门12磅炮和十多门6磅以下的甲板炮,再加上船体厚度达到了20厘米,还是一座妥妥的海上炮台。
与同时期英国、荷
兰、西班牙、葡萄牙的主力战舰相比,“王冠号”在吨位、火炮数量、坚固程度上都要领先一大步。
当然了,“王冠号”并不完美,甚至有些偏科。在极度追求火力和抗打击能力之后,它的适航性就无法保证了。
尤其是满装火炮之后重心高的缺点被放大了,高海况时左右横摇幅度比较大,难以发挥出应有的火力密度,在转向和逆风行驶方面也是弱项。
另外就是成本太高,想让这艘庞然大物在战时正常运转,最少需要400名熟练水手和炮手密切合作,每年得付出近10万里佛尔的维护费,严重拖累的法国海军的发展速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