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却不知谁家有此财力?”杨炯故作不知,摊了摊手,“这雁门关是大华的边境要冲,岂是寻常人能买卖的?叔叔这话,可是玩笑话。”

熊定中盯着杨炯看了良久,突然放声大笑起来,笑声在空旷的校场上回荡:“你小子,还是那般没谱!朝廷的东西,岂能买卖?你呀,小心落人口舌!”

杨炯心中暗道:这熊定中果然面粗心细,还是那个不愿站队的老样子。

当即,杨炯也不纠缠,转头望向远处的刘文典,道:“熊叔叔,雁门关自古就是将星璀璨之地,多少人在这里立下军功,最后晋封国公。若你喜欢,这地方你尽管拿去。

不过……我这麟嘉卫,一直想组建一支重甲骑兵,你看……”

熊定中一听,当即狠狠瞪了杨炯一眼,骂道:“你小子心真黑!一开口就要我五千重甲骑兵?你当我展旗卫是你家库房,想要什么就拿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哎!叔叔这话就不对了。”杨炯上前一步,声音放低了些,“日后叔叔定能成为女帝倚重的心腹重臣,我这不过是助你一臂之力罢了。

再说,我组建重甲骑兵,也是为了大华的边防,又不是为了私用,你难道连五千重甲骑兵都舍不得?”

熊定中冷哼一声,哪里听不出杨炯言语中的试探,当即语气严肃:“我只为国戍边,非为一人。女帝信任我,我便守好这边境;若是不信任,我便解甲归田,绝不贪恋权位。”

“好!熊叔叔说得好!”杨炯大声赞叹,眼中满是敬佩,“既然叔叔都这么说了,我若是再拿出商人的嘴脸,岂不是给我爹丢人?”

他话锋一转,伸手指着刘文典,“我只要老刘一人,如何?”

熊定中早就注意到了刘文典,冷哼一声:“他一个人跟你去,你要多久才能组建起重甲骑兵?你当重甲骑兵是请客吃饭,有钱就行?训练骑兵,要选马、制甲、练阵法,哪一样不要时间?”

杨炯耸耸肩,摆出一副晚辈的姿态:“那没办法,谁让我没有长辈扶持呢?只能自己慢慢趟路了。不过,有老刘在,我至少能少走些弯路,总比瞎琢磨强。”

“你小子少拿这话恶心老子!”熊定中不耐烦地摆摆手,脸上却露出几分无奈,“刘文典和三千重甲骑兵,老子送你了!不过,你可得好好用他们,别让他们埋没了本事。”

杨炯听了,却没有表现出多么开心,只是与熊定中并肩而行,朝着雁门关走去。

两人走在青石板路上,晨露沾湿了鞋角,一时都有些沉默。

良久,杨炯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疑惑:“熊叔叔,我一直有个疑问。大华开国以来,除了沈叔叔那些老一辈国公,第二代将领中,就数你的功勋最卓着。凭着你的军功,早就该晋封国公了,可我看你好像并不热衷于此,这是为何?”

熊定中低头看了看脚下的青石板,随口应道:“做了国公又如何?受你们的夹板气吗?倒不如在边境多杀几个蛮子,来得痛快。”

杨炯听了,心中一动,以退为进道:“叔叔这话,倒像是说我父子是误国奸臣一般。”

熊定中瞥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你不必试探我。我不妨把话说明白些,从我做了大将军那一日起,我就知道,大华这武夫当国的状态,早晚会改变。

如今事实显而易见,那些将门,不都被你爹铲除干净了吗?”

杨炯皱起眉头,顺着他的话问道:“我对军中旧事不甚了解,还望叔叔指点一二。”

熊定中深吸一口气,目光望向远方的山峦,似是陷入了回忆:“前梁君臣昏聩,百姓流离失所,天下大乱。先帝起兵,吊民伐罪,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当属陈群和你爹。

可以说,大华从开国到现在,所有的制度和政策,都是先帝、陈群和你爹三人博弈的结果。”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当初你爹最反对同前梁宗室合作,他力主继续用兵,一劳永逸,彻底铲除前梁的残余势力。可先帝、皇后和陈群,却各有各的理由,都赞成快速建国,以安天下。”

“这就是叔叔所说的武夫当国?”杨炯一点就透,接话道。

熊定中点头,眼中满是感慨:“事实证明,你爹是对的。

快速建国,致使大华先天不足。宗室尾大不掉,世家掌控地方,新崛起的武夫手握军政独揽,哪一个都是亡国之祸。

不得不说,你爹厉害就厉害在这一点,为了百姓,他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丝毫不怨言。

当初,他认为趁着开国的威势,首要解决的就是武夫当国的问题,所谓‘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于是他带头解散了自己的摘星卫,希望能还军于国,让军队归朝廷掌控。”

杨炯对这段往事倒是清楚,叹了口气:“不是我自夸,我爹对得起大华,对得起先帝,更对得起百姓。他是第一个提出解除武将兵权、还军于国的人,还身先士卒,解散了自己的亲兵。

可到头来,先帝和皇后却处处提防他,先帝自己收拢军队,扶植天波府做第一将门;皇后更是暗中结交开国武将,拉拢势力。

最后,我爹反而失去了军中的支持,只能做个文官之首,处处受掣肘。”

“哎!权力这东西,真是个好东西,天底下又有几个人能像你爹这般看得开?”熊定中感慨不已,语气中满是敬佩,“在这一点上,没有人不佩服你爹。他明明有能力做半个皇帝,却为了大华的稳定,主动放弃,这份胸襟,不是谁都有的。”

杨炯耸耸肩,语气中带着几分释然:“好在现在大华彻底解决了这三大顽疾,也算是回归了正统。”

熊定中听了,却轻笑一声,反问:“真的解决了吗?”

“什么意思?”杨炯皱眉,“如今大华世家衰落,唯独几个小世家还在支撑;先帝的子嗣皆绝,宗室彻底铲除;军队归朝廷掌控,由中枢统一调度,难道我说得有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熊定中放声大笑,笑声响彻雁门关下的旷野,惊得枝头的鸟儿再次飞起。

良久,他收住笑容,目光直视着杨炯,眼神锐利如刀:“世家衰落,可唯独你弘农杨氏一骑绝尘,非但没有受到波及,反而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华第一世家。

你小子的红颜知己,哪一个是寻常百姓家的女子?你扪心自问,宗室真的绝了吗?”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严肃,一字一句道:“再说这武夫当国!你麾下的麟嘉卫、金花卫,沈槐的熊罴卫,岳毅的虎贲卫,哪一支不是只听你一人号令?

你的那些兄弟,毛罡、贾纯刚、姬德龙,哪一个不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十年、二十年之后,你打算怎么安置他们?是让他们解甲归田,还是封王封侯?

若是封王封侯,他们手握兵权,岂不是又会陷入武夫当国的尴尬境地?”

这三个问题,如三记重锤,狠狠砸在杨炯的心上。他愣在原地,眉头紧锁,脸色阴晴不定。

熊定中这话,几乎一语道破天机。

一旦杨炯登上那个位置,弘农杨氏必然成为最大的世家,他那些妻子的家族,也会成为实力强劲的宗室外戚;而他那些出生入死的兄弟,若是大封功臣,手握兵权,又会重蹈武夫当国的覆辙。

这三个问题加在一起,比先帝开国时的隐患,还要严重。

杨炯沉默了良久,终于抬头,目光复杂地看着熊定中,问道:“这就是叔叔不看好我的原因?”

熊定中耸耸肩,语气平淡:“并非不看好你,只是这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无解的,后来者不过是修修补补的裱糊匠,治标不治本,到最后,三代、五代、十代之后,总会再陷入下一个循环。

人呀,总是为了那虚无缥缈的权力浪费心力,真是可悲。”

杨炯听了,却突然放声大笑起来,笑声中满是自信,与之前的沉默截然不同。

杨炯看向熊定中,神采飞扬:“熊叔叔!你可听过一句话?”

“什么话?”熊定中疑惑地问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杨炯的声音洪亮,带着几分豪迈。

熊定中听了,又问:“何以解之?”

杨炯昂然对曰:“拓土四海,以实华夏!”

言毕,遂策乌云北向雁门。

金辉披其银铠,有龙形之气自甲胄升腾,环护周身为真龙之相,若欲破云凌霄。

熊定中独立原处,望其背影愣愣出神。恍惚间,似见当年杨文和之英姿,又似睹大华将来之繁盛气象。

杨炯那龙气萦绕之姿,铭刻其心,竟使其伫立良久,不能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