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科举放榜的第三天,纪凌尘就开始着手安排新科进士的分配工作。他亲自召集了各部门的尚书和侍郎,商讨这些新人才的具体去向。

"诸位大人,这一百名新科进士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人才,"纪凌尘环视满堂文武,"他们将成为我们改革事业的重要力量。"

"国师大人,这些年轻人确实不错,"户部尚书刘维明点头说道,"我昨日面试了几个,都很有见地。"

"我也是,"工部尚书赵天成附和道,"有几个对冶炼和机械颇有研究,正是我们急需的人才。"

纪凌尘满意地点头:"那好,我们就按照各部门的需求和这些进士的专长来分配。"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里,众人详细商讨了分配方案。户部分到了二十人,工部十五人,农部十二人,其余部门也都得到了相应的人才补充。

"状元李明德熟悉财政,就到户部担任员外郎。"纪凌尘作最后的决定,"榜眼王文华对农政有研究,去农部任职。探花张志远通晓商务,可以协助慕小姐处理商贸事务。"

"国师大人安排得很妥当,"文德刚赞道,"人尽其才,这些年轻人一定能发挥大作用。"

当天下午,新科进士们就正式到各自的部门报到了。

李明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户部大堂。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在朝廷任职,心中既兴奋又紧张。

"李大人,您来了!"户部的一个老吏员迎上前来,"下官张三,奉刘尚书之命带您熟悉业务。"

"张大人客气了,"李明德连忙还礼,"在下初来乍到,还请多多指教。"

"李大人太谦虚了,"张三恭敬地说道,"能考中状元,必定是真才实学。我们这些老人还要向您学习呢。"

李明德被这种热情的态度感动了,心中的紧张也消了几分。

"这是近期的账目,"张三递给他一摞文件,"您先看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问。"

李明德接过账目仔细查看,很快就发现了几个问题。

"张大人,这笔开支的用途记录得不够详细,"李明德指着账册上的一个条目,"应该进一步细化分类。"

"您说得对!"张三眼前一亮,"我们一直觉得这样记录有问题,但不知道如何改进。"

"这样吧,"李明德提议道,"我们制定一个更详细的记账标准,每笔开支都要有明确的用途说明。"

"好主意!"张三赞道,"这样就能有效防止贪污了。"

与此同时,在工部,探花张志远也在展现着自己的才华。

"张大人,这是我们目前的冶炼工艺流程,"工部的一个主事向他介绍,"虽然比以前有所改进,但产量还是不够理想。"

张志远仔细研究了流程图,沉思片刻后说道:"我觉得问题出在炉温控制上。如果能够更精确地控制温度,产量应该能提升不少。"

"可是我们现在已经是按照国师大人的方法在做了,"主事有些疑惑。

"国师大人的方法当然是对的,"张志远解释道,"但我们在执行时可能有些细节没有注意到。比如这里,燃料的配比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说着,他在纸上画出了一个改进的方案。

"您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主事看了看图纸,"要不要试试?"

"当然要试,"张志远信心满满地说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农部,榜眼王文华也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王大人,这是我们推广曲辕犁的情况报告,"农部的一个官员汇报道,"目前已经在十个州县推广,效果很好。"

"很好,"王文华点头,"不过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如何改进?"官员好奇地问道。

"我在乡下时发现,不同的土质需要不同的犁头,"王文华解释道,"如果能够根据各地的土质特点,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农具,效果会更好。"

"这个想法不错,"官员眼前一亮,"您能具体说说吗?"

王文华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在场的官员们都听得很认真。

一个月后,这些新科进士的作用就开始显现了。

户部在李明德等人的协助下,不仅建立了更加完善的财政制度,还追回了不少被贪污的银两。

"国师大人,"户部尚书刘维明兴奋地向纪凌尘汇报,"这个月我们追回了三万两银子,都是李明德他们发现的问题。"

"三万两?"纪凌尘有些意外,"这些钱是从哪里追回的?"

"主要是一些不合理的开支,"刘维明解释道,"以前我们觉得没什么问题,但李明德他们用新的记账方法一查,立刻就发现了猫腻。"

"很好,"纪凌尘满意地点头,"看来这些年轻人确实有能力。"

工部的情况也很令人欣喜。在张志远等人的努力下,钢铁产量比上个月提升了两成。

"国师大人,您来看看这个月的产量统计,"工部尚书赵天成拿着报表,"比上个月增加了整整两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