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就怕有文化 (2 / 2)
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随之而来的还有免税、免役、免刑、免跪、进入士林圈子等多种政治经济特权,对平民而言好处太大了。
别的不说,左邻右舍办红白事,摆席面时,总得请位秀才相公坐在首桌上压压阵。
一位平民,或许可以随便被权贵想法子弄死;但一位士子,就不能随便死了,这就是最大区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白爹懵逼之后清醒了过来,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别人一大群跑过来报喜,当然是为了喜钱啊!
可是最近白榆拿回家的只有银子,没有可以大把大把散去的铜钱。
于是白爹一边招呼报喜的人坐下喝水,一边请李老头拿着银子,去街上钱铺换一筐铜钱。
在屋里睡懒觉的白榆终于被吵醒了,揉着眼睛从屋里出来。
他看了眼家门前的场面,听了几句报喜声,“哦”了一声就去上厕所了。
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自己心里乐呵乐呵就行了,没必要在众人面前手舞足蹈。
报喜的衙役对白爹说着好听话:“令郎如此镇静,气度深沉,必能成大事啊!”
白爹谦虚的说:“可能是还没完全睡醒。”
报喜的衙役不只是带来了喜讯,还带来了通知。
秀才只是口语俗称,官场正式的称呼是学校生员,意思是可以进官学读书学习了。
当然现在各级学校没落,进学读书就是个形式了。
今天新生员应该带着礼物去拜谢老师,这里的老师指的是录取你的主考官,称之为座师,是士人圈子里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
明天可以去县学领衣服,自己亲自领或者派人领都行。
生员制服叫襕衫,颜色近乎墨蓝,是一种宽袍大袖的直裰,形状近似于后世戏台上的书生戏服。
后天就是新生员的入学仪式,主要是在学宫祭拜孔圣人,由县学教官主持,也会有大批老生前来观礼。
一直坐到了中午,报喜的衙役才带着大把喜钱,心满意足的离去。
今天别人去拜师,白榆没特意去,因为在都察院大门当保安就能见到了。
次日去领制服,白榆也懒得跑,打发了家丁去代为领回。
又次日县学典礼,白榆就不得不亲自走一趟。
其实白榆对县学生活兴趣不是很大,他要的是功名特权,又不是真冲着县学读书去的。
在县学大门聚集着一百多号读书人,皆身穿襕衫,各自攀谈交际。
混圈子是当今读书人的基础技能,不会混圈子的读书人就不会有出息。
今年新录取的生员有八人,算是今天的焦点,但现在只到了七个。
有位老生不满的说:“这个叫白榆的新人是不是太过于无礼了?让我们这些前辈都在等他?”
又过了一会儿,众人便看到了姗姗来迟的最后一名新生员,只是这服饰跟别人有点不一样。
大家穿的制服襕衫都是直裰,没有腰带,外形十分宽大。
而这位新来的生员却在腰间束了一条革带,而且腰带上挂着两样东西,一样是佩刀,另一样是腰牌。
有老生指责说:“这位同学,你怎能带着刀来县学?”
白榆手抚刀柄,笑嘻嘻的说:“晚辈本职乃是替父服役的锦衣卫旗官兼东厂坐探,随身带着刀很合理吧?”
众人:“......”
我靠!这同学竟然是个正儿八经的厂卫特务,他怎么考上秀才的?这程序合法吗?
不知不觉的,一百多人的闲聊声音都渐渐停住了。
这时代有句话是“公论出自学校”,意思就是读书人最喜欢聚在各级官学聊时政,形成巨大舆情并且扩散。
文化精英聚在一起,聊聊政治总是难免的,但此时身边有个厂卫特务,那还聊什么聊?
白榆摆了摆手说:“不用管我,你们聊你们的!
如果同学们有心学聚众讲学的线索,欢迎来举报...啊不,欢迎来转告我,我也想去听听心学。”
忽然有人叫道:“我想起来了,白同学就是前月持刀在府衙大肆砍人的那位官校!”
于是场面更寂静了,连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都没了。
可以在秀才和特务之间自由切换身份,享受多方面特权的人,实在太可怕了。
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流氓不可怕,就怕有文化!
今年的宛平县新生员入学仪式,可能是历年来最安静肃穆的一次。
典礼结束后,县学教官刘教谕对新生讲解了一下注意事项。
最重要的内容有两点,一是每月月初学校生员会文。另一层意思是,其他时间不想来就不用来。
二是每年有春秋两祭,大家要凑钱祭祀孔圣人。另一层意思是,别忘了顺便给清贫的学校教官送点礼。
不过在正式解散后,刘教谕又把特立独行的新生白榆留下了,显然是要单独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