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胡惟庸又补充道:"对了,会友馆里那些小额赌局输赢,锦衣卫稍微留意就行。重点不是商人贿赂了多少钱,而是看哪些商人巴结的官员最多。"

"但凡忙着结交官员的商人,肯定别有用心。锦衣卫就该暗中盯住,查清他们想干什么,联系了哪些人,有什么图谋!"

"这才叫正经差事!至于赌桌上那点小钱,根本不必在意。真要行贿交易,谁会选在这种公开场合?所以这会友馆,就当是个发现线索的地方。"

这番话说完,连朱标都听不下去了。

这不就等于说,这事就这么算了?以后胡家的会友馆可以光明正大地开下去?官员们还能从商人那儿捞好处,消费更积极。光是这门生意,胡家就能大赚特赚。

朱元璋确实眼红了。

他这些年为了筹钱,又是克扣俸禄又是想方设法捞钱,连脸面都不顾了。结果呢?还不如胡惟庸随便搞点副业。

看看胡惟庸现在经营的买卖,光是明面上就有三项。

玻璃坊、茶庄、会友楼!

这三处生意,哪一处不是门庭若市?

朱元璋对玻璃坊可是记着账的。

这买卖简直就是座金山银山。

一时间,老朱竟不知该说什么好。

他只能紧紧抿着嘴,生怕一个不小心说漏了心思。

相比之下,太子朱标就显得从容许多。

这位从小锦衣玉食的储君,虽说也看重银钱,但远不及老朱这般计较。

他反倒对胡大老爷方才那番话更感兴趣。

"伯父,听您方才所言,怎么反倒觉得商贾比官吏更需提防?"

"商贾终究只是商贾,纵然腰缠万贯,也不值得伯父这般重视吧?"

胡大老爷闻言诧异地望向朱标。

"太子殿下此言当真?"

朱标被问得一愣,随即坦然颔首。

"自然当真!"

"伯父觉得有何不妥?"

他确实没觉得哪里说错,只是被胡大老爷盯得浑身不自在。

胡大老爷意味深长地打量他片刻,缓缓摇头。

"倒不能说全然错了,只是殿下这般出身,注定与陛下所见不同。"

"陛下出身寒微,走南闯北见过民间疾苦,自然懂得百姓心思。"

"而殿下自幼被当作储君栽培,虽学识手段俱佳,但这等见识,终究难以企及陛下。"

这番话让朱标陷入沉思。

胡大老爷继续道:"殿下觉得商贾掀不起风浪?"

"那老夫便举个实例,让殿下看看商贾若真作起乱来,能闹到何种地步!"

这话顿时勾起了朱元璋父子的兴致。

老朱虽瞧不上商贾,却也未觉得他们真能翻出什么浪花。

但胡大老爷既然这么说,必有缘由。

只见他呷了口茶,慢条斯理道:

"譬如老夫是应天府下某县的粮商,平日规规矩矩做生意,既不囤积居奇,也不以次充好。"

"每逢修桥铺路、赈灾济贫,都会慷慨解囊。"

"这般行事,在当地必是声名远播,便是县太爷见了也要礼让三分,可是?"

朱元璋父子略作思量,不约而同点头称是。

毕竟,县衙的库房大多时候都没多少存银,一旦遇到灾荒或急事,就只能指望当地乡绅出力了。

见朱元璋父子都赞同这个看法,胡大老爷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接着说道:

“好!”

“对本县县令而言,这样懂事的商贾,对他的政绩是大有帮助的。”

“只要这县令还想往上爬,就得靠我这样安分守己的粮商来提升政绩吧?”

“就算不跟着我贪赃枉法,至少给我行个方便,让我平平稳稳做生意,总是没问题的。”

“陛下、太子,我说得可对?”

老朱家父子面色微变,但还是点头承认了。

毕竟,即便是他们坐在县令的位置上,也会这么做。

何况,朝廷对这样的做法也是默许的,还能从中得利。

胡大老爷见状,再次笑了笑,继续往下说。

“我这商贾,这辈子也就这样了,顶多赚些银子罢了。”

“可我有个侄子,天资聪颖,品行端正!”

“于是,我带着礼物去拜访县令,请他为我这侄子介绍一位合适的教书先生,总不算过分吧?”

“县令考校了我侄子的才学后,觉得确实是个可造之材,便写了封信,推荐了他的一位学问不错却未入仕的师兄。”

“随后,我带着束修,陪侄子去拜见了这位先生。先生看在县令的面子上,再加上我侄子确实不错,便收下了他。”

说到这儿,胡大老爷轻轻敲了敲桌面。

“到了这一步,我这个商贾之家,暗暗多了一条出路!”

“不过,这事儿暂且放下,我们再说回日常的经营。”

“因侄子拜入县令师兄门下,我与县令的交情更深了一层。”

“就在这时,我发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我发现县城里的另一个粮商——我的老对头,竟然在卖掺假的粮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胡大老爷冲着朱元璋父子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接着道:

“这不正好吗?”

“我也是做这行的,自然清楚他们耍的花招。”

“于是,我悄悄收集好了证据,找了个机会,送到县令手里。”

“县令能怎么办?”

“他正需要政绩升官,毕竟咱们大明的洪武皇帝最痛恨这种以次充好、囤积居奇的奸商。”

“再说,县衙的胥吏们也需要这样的机会,捞点外快。”

“更何况,证据确凿,不容抵赖!”

“结果呢?县令在吏部记了一笔功劳,胥吏们发了笔小财,而我呢?”

“我躲在幕后,看着老对头倒台,然后顺顺利利地拿下了整个县城的粮食买卖!”

“行事步步谨慎,未曾有丝毫越界之举!!”

朱元璋和朱标听到此处,心头陡然一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