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岳飞的目光仿佛穿透了九霄云层,跨越了无尽虚空,落在了一处常人根本无法感知、无法理解的地方。

那里,并非寻常意义上的天宇,而是法则交织、意念显化的至高之地。

云海并非水汽,而是翻涌的浩然之气与磅礴的精神念力混合体,聚散无常,演化无穷妙相。

三道难以用言语形容其伟岸的身影,分坐于这云海之巅。

他们中间,悬浮着两副棋盘。

棋盘非木非石,似由最纯粹的真气与最本源的自然之力凝聚而成。

纵横十九道,每一道都仿佛一条奔腾的历史长河,每一个交叉点,都似蕴含着一个世界的生灭轮回。

棋子莹莹,黑白二色,却非单纯的颜色,白子如圣贤文章字字放光,黑子似幽渊深潭吞噬人心。

棋盘之前。

三道人影,分坐棋盘两侧。

一侧,仅一人。

他身着大明制式的儒衫,看似朴素,却隐隐有光华内蕴,面容温润,目光平和而深邃,仿佛蕴含无穷智慧与慈悲。

他周身并无迫人气势,却自然而然地与这片虚空融为一体,仿佛他即是“一切”之化身。

正是大明心学儒圣——王阳明。

棋盘的另一侧,坐着两人。

其一,身披蒙古国师袍服,面容奇古,尤其一双眼睛,开阖之间似有亿万信徒在祈祷诵经,又似有轮回生灭之景流转,精神力浩瀚如海,深不可测。

正是精修精神密法,已臻至不可思议境界的蒙古国师——八师巴。

其旁一人,身着清朝官服改良后的儒袍,气息沉凝厚重,周身仿佛有无数细微的文字流转。

这些文字蕴含着“礼”、“规”、“秩序”、“坚韧”的意念,严谨刻板,自有一股不动如山的恢宏气度。

正是秉承理学一脉,另辟蹊径,以“拙诚”入道的清国儒门半圣曾子城。

此刻,王阳明独对八师巴与曾子城二人,并非寻常手谈,而是以天地为盘,以大道为子,进行着一场凶险远胜凡间战场的道争弈局。

王阳明居中而坐,面容平和,周身并无煊赫光芒,却自有一股“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澄澈气度。

他仿佛就是这方天地的“理”与“心”本身,无处不在,又寂然不动。

每一子落下,并不带丝毫烟火气,却总能引动棋盘上浩然长河奔流,无论黑子如何侵扰,皆岿然不动。

而他的对手之一,八师巴,每次落子时,指尖皆会带起道道轮回波纹。

黑子每每落下,便化作一个个旋转的幽深漩涡,散发出强大的精神吸力,试图扭曲棋盘上的“理”,将白子拖入无尽的宿命与迷障之中。

他的棋风,诡谲多变,直指人心最深处的恐惧与执着,蕴含着密宗无上瑜伽的神通法力。

另一侧,曾子城,正襟危坐,面色肃穆。

他的每一颗黑子都仿佛承载着千钧重压,落下时,虚空都微微震颤。

他的棋形结构严谨无比,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如同布下了一座铁桶般的军阵,又似构建起一套密不透风的礼法牢笼。

试图以绝对的“理法”压制、禁锢王阳明那灵动自如的“心”。

“阳明先生,‘心即理’之说,固然精妙,然心若无规矩制约,易流于狂禅,恐非天下苍生之福。”

曾子城沉声开口,声音如同金铁交鸣。

一枚黑子“砰”然落下,棋盘上那片区域的黑子瞬间气势相连,化做一道道无形的枷锁,缠向附近的白棋。

王阳明微微一笑,并不直接反驳,只是拈起一枚白子,轻轻点入那“枷锁”的关键节点。

那白子光芒不盛,却恰到好处。

“不假外求,不虑而知。”

“心体光明,言行自合规矩天理。”

话音落处,那枚白子大放光明,那无数枷锁遇到这光,竟如冰雪遇阳春般自行消融化解,反而让那片白棋之势更加磅礴。

八师巴口诵佛号,慈悲面容下眼神深邃如海。

“众生皆苦,沉沦孽海,只因一念无明。”

“王先生此心光明,照得自身,可能照尽世间所有无明黑暗?”

言罢,他一指落下,那颗黑子骤然化作一个深不见底的“无明劫海”。

身处“无明劫海”,周围的白子光芒迅速黯淡,仿佛要被拖入永世沉沦。

王阳明面对这一杀招,面色依旧平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