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一年之内回本。

这就是叶老板他们的底价!

朱元璋一边听着乖孙的心声,一边听着云奇的暗示,瞬间感觉,自己这辈子成不了一个生意人了。

万幸的是,他手上还有不少会做生意的人才。

“云奇,一年之内回本,大概一亩地的建材,能赚多少银子?”

朱元璋放弃了思考其他的问题,只提出他最关注的。

云奇以皇庄里现有的,种类不全不多的常见蔬菜算了一笔账。

朱元璋跟听天书似的听着,耐心地听到最后。

“卖建材加上搭建大棚的人工,一亩地能净赚一万两银子。”

“净赚一万两?”

朱元璋面上不显,火热的眼神,却出卖了他内心的狂喜。

“陛下认为一万两赚得少了?”

云奇知道,那些琉璃如果单片出,用来房屋建设,物以稀为贵,自然标价要虚高一些。

可是琉璃坊如今的锅炉,天天烧个不停,周围的民居入了冬晚上都不用盖厚棉被,再说物以稀为贵的话,那就没有诚意了。

而琉璃坊,不只工部有,还有许多专门制作琉璃的作坊存在,陛下总不能以国酒的方式,限制民间琉璃发展,如果标价太高,那就相当于给他人做了嫁衣。

“不少了!”

朱元璋急切的询问。

“他们要盖多少亩,要是没有真金白银,那就用粮食用绢布用实物抵也行,咱声明一点,咱不缺宝钞啊。”

别看朱元璋发行宝钞,但那是为了补充市面上白银的缺口,发行的都是小面值的。

谁敢在做大额交易的时候,把宝钞给他弄回来,重新堆到他的内库中里去,那和割他的肉有什么区别?

“请陛下放心,他们心里有数。”

捐款的时候都捐的真金白银,拿钱买建材虽是大头支出,但后期种植也是巨额花费。

那些商贾自然不会为了盖大棚,把家底全部掏空,更不可能专门去搜集市面上的宝钞,来买工部的建材。

除非他们不想活了。

【爷爷,你这么做,宝钞不就更不流通了吗?】

朱元璋斜了一眼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乖孙。

他能不知道这么做的弊端吗?

可谁叫他手里拥有的能交易的实物不多呢!

不过没关系,倭国的金银还没到手,只要有足够多的煤炭,来年官田入库足够多的粮食,宝钞就能盘活变成银票。

“云奇,和他们透露一下,冬天和开春保持大棚温暖如春的燃料,咱也有,不烧柴,烧煤,只要是通过咱工部买的建材,煤炭比市面上的便宜一成,这样他们选地方盖大棚的时候,就能少些顾虑,压低成本。”

云奇连忙记下。

朱雄英对此,倒是大感意外。

【爷爷,谁说你不懂生意经,你这不是挺能唬人的嘛。】

选址的时候减少了成本确实不假,但燃烧的煤炭就会增加。

当然了,应天府这个地界上,也没有多少天然温泉的宝地供那些商绅选拔,算下来还是烧煤成本低,但老朱这种说话的艺术水平,突然拔高一个档次,实在是令人惊讶。

“咱这是现学现卖。”

朱元璋不无得意地挺直了腰杆。

别看他不擅长做生意,但他擅长学习,尤其是具有实用价值的,他学得可快了。

“陛下还有什么需要奴婢,传达给他们的吗?”

朱元璋收敛了笑容,看向乖孙。

【无。】

朱雄英认为,云奇有足够的实力,把这件事办好。

毕竟老朱不光学习能力强,他看人的眼光也是很不错的。

果不其然。

云奇返回皇庄,当晚就先把六万两捐款,派人送入了皇宫。

同时也将叶老板他们拟定的契约书,一并送来,请朱元璋过目。

“他们居然要盖二百亩?!”

朱元璋知道京商富。

可他没想到这些人能有这么富!

二百亩净赚二百万两,实收则是五百万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