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传媒联盟,甘当马前卒的金大侠 (2 / 2)
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那按您的意思,既然双方在有些问题上都难退让,所以需要引入第三方力量,形成平衡?”
“就像您说的,让港人自己治理港岛?”
林祖辉点了点头——道理很简单,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没错。”
“对岸天然会更信任血脉相连的同胞;而大英还有近十年时间,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撤离殖民地前埋各种隐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我们这些家人、亲朋、产业根基都在港岛的人来说,推动港人获得真正的治理权,是实现平稳过渡、保障自身利益的最佳选择。”
邵六叔没急着说话,而是饶有兴致地观察金庸的反应。
他和金庸私交很深,自然清楚这位老友心底没熄灭的火苗。
林祖辉本人志在商界,对从政没兴趣,但眼前这位报业大亨,可就未必了。
果然,金庸接下来的话,印证了他的猜测。
“林生,不知道我能不能以您刚才阐述的方针为核心,亲自在《明报》上写系列文章,系统地宣扬这套政治主张?”
林祖辉闻言,倒有些意外。
金庸早已功成名就,何必还要亲自冲到舆论第一线?
而且查先生是 1924 年生人,今年已年过六十。
这个年纪,通常该求稳享清福了,难道还有兴趣要实现政治理想?
就算有,时间上也太晚了点吧?
“查先生,您的热情真让人敬佩。”
林祖辉仔细斟酌着用词:
“不过,冲锋陷阵的事,是不是先找些更有锐气、又有意在政坛发展的年轻人来做更好?”
金庸摇了摇头,态度却很坚决。
他这辈子,名和利对他来说已是浮云。
到了这个年纪,有些藏在心里多年的念想,既然有机会去实现,为什么不去做?
至于失败的风险?这又不是搞武装暴动。
以他的声望和地位,就算观点不受当权者欢迎,最多也就是报纸受点压力,对他个人影响微乎其微。
“林生,不瞒您说,在动笔写小说之前,我最初的理想,是想投身政治,为国家、为桑梓做些实事。”
金庸的语气带着几分追忆和坦诚,“只是当年机缘不合,加上对岸…… 嗯,有些历史原因。”
“过去的港岛,华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更是难如登天。”
“如今能有幸参与到可能改变这座城市未来走向的大事里,对我来说是难得的机会,我绝不会退缩。”
林祖辉看着眼前这位目光炯炯、神情坚定的长者,倒有些刮目相看。
他没料到,这位年过六旬的文坛巨匠,还有这么足的心气和魄力。
金庸愿意主动站出来当马前卒,林祖辉自然没理由阻拦,但有些现实,必须提前说清楚。
“查先生,您的理想和担当,真让人肃然起敬。”
林祖辉语气郑重,“不过,有些话我得说在前头。”
“您若以知名报人、评论家的身份,深度介入政治议题,将来要是想转身当纯粹的政治人物,可能会面临更多困难。”
“因为您过去公开发表的每一个观点,都可能成为对手攻击的靶子。”
金庸闻言,只是淡然一笑,似乎根本不在意。
他如今连报社的具体事务都觉得力不从心,难道还会奢望竞选港督吗?
他只是想趁着身体还行、头脑还清晰的时候,做一点真正想做的事,发出一些自己认为正确的声音,仅此而已。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
有金庸这位文坛泰斗、报业巨子愿意挺身而出扛大旗,这个本土中立阵营的影响力,瞬间提升了好几个量级。
几人商议决定:由金庸在《明报》上率先发声,定下基调;
随后,马登坤的《东方日报》和胡仙的《星岛日报》联动,再联络其他志同道合的人跟进造势。
同时,他们也会用各自的人脉,积极联络港府内部有潜力的华人中高层官员。
让他们为这个新兴的政治阵营摇旗呐喊,吸纳力量。
林祖辉也当场承诺:等他下月从对岸回来,会在13号办一场隆重的酒会,到时候邀请不少有合作关系的华人官员出席。
正好借这个机会观察甄别,看看哪些人是值得支持和投资的政治潜力股。
谈妥政治立场联盟的大框架后,林祖辉顺势把话题引到自己的文化战略上。
希望这几位也能加入金像奖筹备委员会。
港岛出了一个亚洲级的奖项,对他们这些媒体也是好事。
以后奖项举办期间,他们能随时采访顶级明星、大导演,甚至活的主办方的一手消息。
三人自然不会拒绝加入。
甚至明确表示,可以赞助一点经费,以获得采访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