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6章 黄老学派垂拱而治?有人疯狂质疑,有人鼎力支持 (2 / 2)
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秦始皇嬴政:垂拱而治?简直乱七八糟!】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黄老这种早就应该被淘汰的制度有什么好吹的,无聊。】
【隋文帝杨坚:这是长安脚下,百姓素质比较高。若是在王朝比较偏远的地区,指望今天那个屠户能自己收手?他不砍三条街都不错了。】
【宋太祖赵匡胤:哼,黄老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治国方式,萧何曹参陈平这些家伙是从大秦的灭亡中过度反应了,最后才搞出这不伦不类的东西。】
【汉高祖刘邦:你们是不是忘记了朕也在看着金幕呢?黄老怎么了,朕垂拱而治也好好的啊。再说了,朕又不是没有开科举!】
【汉武帝刘彻:朕觉得你们这些不姓刘的家伙根本就不知道高祖皇帝的智慧所在。】
【光武帝刘秀:就是,高祖皇帝用什么,那什么就是最好的,轮得到你们这些外姓人说三道四吗?】
【唐高祖李渊:……说是这么说,你黄老的民生最高分也就16分,完全没办法和其他王朝相比啊。】
【汉高祖刘邦:谁规定华夏王朝只能有一种思想一种制度的?朕的大汉用黄老,朕愿意!】
【昭烈帝刘备:对对对,高祖皇帝说得太对了!】
【明太祖朱元璋:说了半天,你们这些姓刘的怎么不学你们高祖皇帝用黄老学派思想治国?】
弹幕突然变得安静。
此刻,金幕中已经呈现出了新的内容。
一名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商人颇为拘谨,探头探脑地敲响了县衙大门。
砰砰砰。
砰砰砰砰。
过了好一会,门房里才传出一句懒洋洋的话语。
“找谁啊?”
商人忙道:
“不才周东政,乃是想要向县令大人申请一处地皮,打算弄个小小的冶炼厂。”
门房里伸出一张明显睡得迷迷糊糊的脑袋,打量了一番周东政后点头道:
“进来吧,直接去主簿那。”
周东政自己推开县衙大门,走入其中。
一路过来,他惊讶地发现两边的办公房里人影寥寥无几。
“难道今天县衙有什么活动?”
“嗯,我可是第一次进这种地方,得谨慎些,别让县令大人有坏印象。”
周东政一路来到主簿的公房中。
走进去后,发现里面居然也坐着一名年轻人。
周东政忙道:
“主簿大人……”
年轻人抬起头,笑道:
“你弄错了,我只是一名书吏。”
周东政顿时憋了个大红脸,尴尬地开口道:
“这位大人,我不知道礼节,还请恕罪。”
年轻书吏笑着摆手。
“你叫我李……嗯,李先生就行。有什么事?坐下来说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东政颇为拘谨地坐下来,对着姓李的书吏道:
“李先生,在下周东政,从老爹那继承了一些钱财和打铁技艺,打算县城外面的那条河下游开一个小小的冶炼厂。”
“今天就是想来获得县衙的许可……”
他沉吟片刻,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拿出一个小银袋,推向李姓书吏。
这样的银袋,他怀里还有四个。
李姓书吏伸手拿起小银袋,掂量了一下其中重量,然后笑了。
“周……嗯,周兄弟,你是第一次开厂吧?”
“也对,咱们县好像还真是一家厂子都没有,哈哈。”
说完,李姓书吏将小银袋推回周东政面前。
“周兄弟,这些东西你拿回去。”
周东政吃了一惊,以为对方嫌少,便准备拿出来一个新的银袋。
但此时李姓书吏已经开口了。
“开厂这种东西哪里需要县衙给什么许可?你自己买好地皮,自己盖厂房就行了。”
“啊?”周东政傻眼了,过了好几秒才道:“是,是这样吗?”
“当然啦。”李姓书吏笑呵呵地开口道:“咱们大汉朝廷讲究的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你们有什么事情就自己看着办嘛,等实在是捅出了大篓子,官府再给你们收拾就行了。”
周东政:“……可教科书上好像不是这么说的。”
“哎呀,书本都是编的,你要学会联系实际。”李姓书吏笑了起来,摆手道:“也不对,其实有很多县令、知府确实是喜欢过问辖区境内各种事务,但咱们县的刘大人不是。”
“不过你也提醒我了,确实办厂是要在县衙这边备案的,来来来……”
如此这般地填了几个表,随后李姓书吏又站了起来。
“你等会。”
他很快去而复返,拿着一个印章砰一声盖上。
“好了,你拿这张文书回去,所有的手续都算你完成了。”
周东政迷迷糊糊地点头,道了声谢后转身离开。
离开县衙后,他才有时间关注自己刚刚拿到手的这文书。
“咦,这是县令大人的官印。”
“等等,为什么一个小吏能取得县令大人的官印?”
周东政陷入巨大的疑惑,不知道自己刚刚究竟是碰到了假扮书吏的县令,还是碰到了偷盗大印的书吏。
他站在县衙门口不远处,陷入巨大的迟疑。
要不要转身回去报官?
呃,等等,那家伙能拿到县令大印,报官是不是也没用……
难道要去找知府?
便在他心乱如麻的时候,一阵口哨声响起。
不远处,一名大约五十来岁,背着鱼篓,手里提着钓竿,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吹着口哨,一路直奔衙门而来。
门房的脸再度探出,大声招呼。
“县令大人,您钓鱼回来啦!”
“县令?”周东政大吃一惊,不敢相信面前这钓鱼翁竟然就是传说中的县令刘大人。
那钓鱼翁哈哈一笑,喜气洋洋地开口。
“今天手气不错,钓了至少二十斤,晚点让厨子给大伙加餐!”
真是县令!
周东政下一秒钟就身不由己地拦在了这刘县令面前。
“大人,请稍等片刻!”
刘县令疑惑地看着周东政,道:
“怎么,小伙子你也喜欢吃鱼?”
“那走,进去一起吃。”
周东政啼笑皆非,对刘县令道:
“是这样,草民这文书……”
刘县令听完,忍不住笑出了声。
“你说小李啊,对,是我让他暂时替我处理政务的,要不然万一有上官过来检查,也说不过去嘛。”
周东政:“……”
这县令竟然真的让一个小吏来负责?
他忍不住道:
“这对吗?”
“这有什么不对的?”刘县令笑着反问了一句,“百姓的事情,百姓自己解决就好了,何必要让官府来画蛇添足呢?”
“就说你开厂这个事,本来都很简单,你只要有地就能开,没事多跑一趟官府干什么?”
周东政发现自己好像还真找不到点来反驳。
刘县令笑着拍了拍周东政的肩膀:
“既然是全县第一家工厂,那你可得好好干。说不定你这工厂业绩上去了,本官也能顺便升官了,哈哈哈!”
说到这里,刘县令顿时来了兴致,一把揽住周东政的肩膀。
“小李还是年轻,不懂待客之道。”
“来来来,我作为一县之主,今天就邀请你这位本县第一个工厂主吃饭!”
伴随着两人走入县衙,一行新的字幕浮现。
【清廉:19分。】
【经济:14分。】
历朝皇帝看到这里,也都惊讶了。
【秦始皇嬴政:经济不高朕是能想到的,但朕没想到的是清廉指数居然还挺高。】
【汉高祖刘邦:哈哈,这有什么想不到的?黄老学派讲究的就是做得越少越好,讲究的是每个人心中都要有天地道德的一杆秤,那当然就不会喜欢贪污啦。】
【唐太宗李世民:说是这么说,但你这样的制度办事效率就太低了。】
【汉高祖刘邦:这你又错了,朕的大汉一年到头来都没几件事要办,也就意味着一旦事情出现就有充足的人手去做,办事效率怎么会低呢?】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你刘邦自吹自擂半天,分数也没高到哪里去啊。】
【汉武帝刘彻:你一个80分的居然敢在高祖皇帝面前出言不逊?先超过朕的98分再说!】
【光武帝刘秀:你一个80分的居然敢在高祖皇帝面前出言不逊?先超过朕的95分再说!】
【昭烈帝刘备:你一个80分的居然敢在高祖皇帝面前出言不逊?先超过朕的90分再说!】
大清世界中,康熙忍无可忍,当场摔了一个杯子,口沫横飞大骂出声。
“这群姓刘的天天就知道搞队形,真真是烦死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