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小解归来的军士变了模样,却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异样。

阿尔斯楞没说什么,元光也没问,额尔敦也仿若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只不过这一路上,经常听那日松讲故事。

当然,这些故事都是蒙古话,不用担心前面的大明人可以听到。

这一日,使臣队伍抵达山东济宁。

那日松指着东南方向对额尔敦道:“大明的镇国公,也就是那落在长江里死了的顾正臣,世人传其是滕县人,可他的本家是在山西洪洞。他倒是个人物,手握马克思至宝,有着令人震惊的智慧……”

额尔敦追问:“马克思至宝到底是什么?”

那日松摇了摇头:“没人能说得清楚,我跟着商队去过金陵,打探过,说法不一。有人说土豆、番薯就是马克思至宝,也有人说,马克思至宝是蒸汽机,还有人说,格物学院的弟子学习的便是马克思学问,那里的新学,就是马克思至宝里的学问。”

阿尔斯楞赶忙问:“听闻土豆、番薯亩产惊世骇俗,当真吗?”

那日松凝重地点头:“这还用说,为了增产,明廷不惜成本,一年两次种植土豆,广东的土豆挖出来之后便会装船运到应天、山东等地种植。”

“这东西能不能在草原上种植?”

阿尔斯楞问道。

草原人能吃的东西可不多,又不会种植麦子、稻子,加上游牧习性,导致许多蒙古人没什么粮食当主食。虽然有时候也会弄一些糜子,做点炒米吃吃,可毕竟这东西产量不高,而且还容易被明军给烧了……

打草谷的可不只是蒙古人,明军也干过,而且次数还不少,大明的斥候就喜欢干这些下三滥的事……

若是土豆、番薯也能在草原上长出来,结一茬,足够很多人吃一阵子的了,这未必是坏事。

那日松摊开手,无奈地说:“这哪能知道,没人去草原上种过土豆。”

额尔敦骑着马,慢悠悠地晃着身体,问道:“有没有可能弄到一批土豆?”

那日松思索了下回道:“很难。”

“很难,也就是说有可能了?”

额尔敦眼神一亮。

那日松叹了口气,轻声道:“我听说金陵有些酒楼有贩卖土豆丝,一盘土豆丝都当金子卖了。既然有卖土豆丝的,想来价格合适的话,也应该可以拿到土豆,但数量不会多。”

“总管,土豆不重要,重要的是格物学院,这些人的学问很厉害。如今明廷又设了北平格物学院,若是任由他们人才济济,咱们可就危险了。”

额尔敦叹了口气。

现在的大明出现了两种极端,底层极端的困难,不少地方民不聊生,甚至路有饿殍,乞讨者更是随处可见,但这也只是底层,不看这些的话,你会发现大明的商人过得很自在,士大夫们更是很舒坦。

就如同一棵树,枝繁叶茂,每一日都在长高,可偏偏这棵树的根在腐烂。

大明的强大,在于有那么一批人支撑局面,而这一批人,恰恰是大明最可怕的存在,毕竟他们可以利用底层,调动底层里尚未崩坏的那部分,给元廷致命一击。

弱与强,诡异地出现在了同一个大明身上。

前路之上,出现了一群人,吵吵闹闹,还伴随着哭声。

待到近前,额尔敦等人听到了人群里的喊声。

“官老爷,饶了我们吧,可这是我们的祖宅,若是拆了,我们可就无家可归了。”

“是啊,官老爷要修路,去其他地方修也一样,为何非要拆我们的宅子。”

“修铁路是朝廷旨意,是陛下的安排,也是为了他日北伐大计,你们谁敢阻挠,那就是对抗朝廷,对抗官府,一旦路线确定,你们要么主动迁走,要么朝廷强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