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对于开办工厂、企业的事,朱元璋还需要细细琢磨,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

但顾正臣认为这事基本定了,毕竟老朱也清楚,这是朝廷第一次抑兼并,若是不能做好,那遗留下来,日后可就不好办了。

朱标也好,朱雄英也罢,但凡提起抑兼并,人家就难免嘀咕一句:

当年你爹、你爷爷都办不成的事,你能办成?

开弓没有回头箭。

事挑明了,就需要办下去,要收到成效,就必须先止住朝廷风波,商人、士绅怎么嚷嚷,那都不重要,他们嗓门再大,那也传不到奉天殿上,他们再如何托关系,那也无济于事。

如今天下太平,外无强敌,这些人还能造反咋滴……

顾正臣被赶了回去,继续去了中军都督府发呆。

这一日,顾正臣正犯困,差点睡着时,詹徽开了口:“今日陛下去了天界寺,无数百姓蜂拥前往,请愿东征,为高僧报仇,这事——诸位怎么看?”

蓝玉余光扫了一眼顾正臣,什么也没说。

自己现在已经是国公了,除了俸禄,啥也不比顾正臣差,就没必要掺和东征的事了。

顾正臣合着眼,没回应。

气氛有些尴尬。

徐达翻过一页书,问:“陛下怎么说?”

詹徽这才缓了口气,言道:“陛下说,南征北伐刚结束,朝廷正是休养生息时,东征之事,当慎重考虑。”

杨靖皱了下眉头,看向顾正臣。

现在的情况,多少有些让人意外。

日本高僧请求大明出兵,无数百姓请愿东征,朱元璋还吩咐了顾正臣解决后勤问题,按理说,东征已经是水到渠成,皇帝张张嘴就能决定的事了。

可为何——

朱元璋反而在给这件事降温?

慎重考虑的背后,可不就是等等再说,对外传达的意思就是现在不出兵。

李原名清了下嗓子,言道:“顺应民意,发兵东征,不过是时间问题。可是诸位,咱们需要商量抑兼并之策,这事,总需要有了章程,咱们不能一直这么干坐着。”

皇帝观望皇帝的,咱们先拿出个方案,不行到时候修改也好,总好过耗日子。

顾正臣抬手,拉了下身上薄薄的毯子:“既是如此,那就商议对策吧,劳烦李尚书记录下,我先抛砖引玉,说三点。第一,提高交易成本,土地流转当收苛税。”

“苛税当苛,比如田地价值十两,上税当同价。也就是说,不管田地价值多少,都需要交同等价格给官府,方可完成交割。”

詹徽摇头:“镇国公,如此没用,他们大可私底下商议,压低田价,以一两,甚至几百文买下,朝廷一样收不到多少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