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陆峰很快发布新的《银河精神-物质融合战术手册》,不仅限于蓝星,

还同步送达所有协约成员国与文明指挥中枢。这套体系不再区分“科技种族”与“精神种族”的作战方式,而是创造性地提出“战术共维化”原则,

要求每一个前线单位,无论其来自何种文明,都必须学习、适配并反馈精神-物质融合系统的实战数据。

在蓝星后方,科研基地昼夜不息,第二代“星火”精神驱动核心即将下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第三代“重核共鸣铠甲”也进入装配测试阶段。联军内部的呼声开始改变——他们不再只是等待蓝星的保护,而是主动要求参与到融合战略的改造过程中。

陆峰终于等到了这种态势的转变。他知道,只要有更多文明开始共同塑造这场新战争的逻辑,人类就不再孤单。

…………

陆峰的临界决策:星际防御的革新之路

当“深渊收割者”级物质攻击文明正式踏入银河战场的那一刻,

所有关于精神防线的战略部署几乎顷刻失效。那些曾在与“收割者文明”交战中屡建奇功的“精神堡垒”、“共鸣阵列”与“意识反诱导塔”,在高维物质打击之下化为灰烬。

陆峰深知,继续依赖过去的精神主导体系已经无法应对这一代的威胁。

他孤身步入了蓝星防御总署的“观想实验室”——一个由新构建的“精神-物质融合沙盘系统”驱动的实时战略模拟空间。在这里,

千百个战场模型不断生成又崩塌,无数数据组合在高速演算中堆叠、溶解、重构,再次破灭。

但就在一次系统异常中,模型AI意外预测出一种全新的战术架构:“双维协同响应系统”。

该策略提出:将“意识域”与“物质维”分别建立动态自适应防线,由不同体系的战术AI各自控制并彼此反馈。

再通过“深度神经映射接口”将前线指挥员的思维状态作为全场战术权重因子,最终实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半自律式协同战术平台”。

陆峰立即召集纪老、夏菲、科技司代表、战术司代表召开闭门战略会议。

他并没有强行要求所有人立即接受这个模型,而是冷静展示了沙盘推演的结果:

在“深渊收割者”针对远距轨道站发起量子轨交束武器打击的模拟战场中,

采用新模型后,蓝星可减少47%的防御结构损失、提升58%的局部战术回溯能力。

尽管模型尚不成熟,但数据让现场沉默数秒后,纪老第一个开口:

“也许我们必须承认,这场战斗早已不是我们熟悉的战争了。既然精神可以融合,

我们为何不让技术去顺应进化?”

新计划获得初步批准,代号为:“白星计划”。

【战术革新阶段一:多向战场AI联控系统】

科研团队在曙光小队的战术反馈中引入“情境激活回路”与“微观意识集群调度协议”,构建具备适应性进化功能的战场AI副控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根据敌方攻击模式进行“局部战术复制”并实施反转封锁,令敌方进攻单位陷入自编程陷阱。

与此同时,夏菲提出使用“精神共鸣编排器”将战士个人意识进行统一调频,

使整个作战单位在AI辅助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意识群体协作体”。

这意味着每一名战士将不仅仅是个体,而是“群体意志”的神经元节点。

【战术革新阶段二:高维物质折叠护盾系统】

科研团队从深渊文明遗迹中提取的高维介质样本,结合无垠者提供的“晶域脉冲调制原理”,研发出“折叠物质反应体”。

该装置可在微观层面制造延迟折叠带,将敌方武器能量提前偏转至低频空间缝隙中,从而达到“物理无效化”。

曙光小队配备的试验型“折叠护盾带”在前线交战中抵挡住了“深渊收割者”一次针对精神通信枢纽的光裂加速打击,

被誉为“将希望从绝望中掏出”的奇迹之盾。

【战略布局升级】

陆峰根据情报分布和目标行为反演,提出“多点诱导-重心收拢-三轴逆刺”三位一体战术概念。

该战术旨在引诱敌方主攻文明自我暴露高能核心节点,

再由多文明协作舰队在关键时间点对其进行“维度震荡干扰”,使其陷入维稳机制的短暂错乱,从而达成反击或撤退。

这一策略正在进行银河联军范围的演练部署,若成功,将成为首次在战略层面对“深渊收割者”级文明实现实质打击的前奏。

……

尽管战略逐渐明晰,战术手段不断进化,陆峰的内心却越发清明也越发沉重。

他知晓每一次战术升级的背后,是时间、生命与信念的代价。他不再单单是蓝星的统帅,而是整个银河精神战线的中枢。

在他的办公室深夜灯光下,一纸写给自己的手记被缓缓叠起:

“我们的敌人不是科技的极限,而是恐惧与保守。让变革成为意志的一部分,让意志成为文明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