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人群后排突然有人高声插话,引得众人都转头看他,“就是还没等朝廷复批。你们还记得前些日子那桩敲登闻鼓的案子不?听说就是为这事儿递的折子,可惜我没赶上瞧热闹!”

这话一出,妇人堆里先起了骚动,一个裹着蓝布头巾的妇人眼里亮了亮:“若真能管女子的事,那往后咱们女人受了委屈,总算有地方哭诉了!总比去别的衙门强。那些官老爷都是男人,哪懂咱们的难处?”

另一个妇人也跟着点头:“我还听人说,这养济寺里是女官判案呢!真要是这样,可是咱们女人的造化!”

议论声里,却也掺了些不赞同的声音。

一个膀大腰圆的汉子往地上啐了口唾沫,粗声粗气地说:“妈的,这是要让女人骑到咱们男人头上了?”

旁边的汉子也跟着附和:“就是!女子本该在家相夫教子,如今却要抛头露面当差判案,朝廷这是昏了头不成?”

一忽儿是妇人的期盼,一忽儿是汉子的不满,还有些人抱着胳膊看热闹,你一言我一语的声响,混着风吹过树梢的簌簌声,把养济寺门前的冬日,烘得比寻常市集还要热闹几分。

很快,两个小厮从养济寺里走出来,手里捧着张叠得整齐的告示,走到门前那方新刷了桐油的木牌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人按住告示边角,一人用浆糊细细抹匀,动作麻利地将告示贴得端端正正,惹得围在近处的百姓都往前凑了凑。

人群里有识字的,正眯着眼逐字念读,远处没听清的人便急得抻脖子。

这时,先前在门内忙前忙后的为首的女子走了出来。

站在台阶上时,身姿端方却无半分倨傲。只见她清了清嗓子,声音清亮却不刺耳,恰好能让围在两三层外的百姓都听清:

“诸位乡邻静一静!今日本寺奉朝廷任命,正式立衙理事。”

她略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里那些裹着单薄衣衫、面带愁容的百姓,语气又温和了几分,“往后,凡京中鳏寡孤独、老弱病残,或是无依无靠的妇孺,若日子实在过不下去,都可来寺中申请。

无房屋栖身者,经核查批准后,可安置房舍居住。有住处却丧失劳力、赚不来银钱糊口的,也能向寺里申请差事,只要肯出力,便能得银钱、领吃食,保个温饱无虞。”

“至于更细的章程,日后会逐一条列出来,贴在这木牌旁,供大家随时查阅。若有符合条件的乡邻,日后可进寺登记在册,待核查复批后,便会通知大家结果。”

没错,京城的养济寺,说到底只是处理公务、开堂审案的官署所在,并非像地方养济寺那样,后院连着成片的居住房舍,那些供无家者安身的住处,另有一处地址正在加紧修缮,尚未完工。

这安排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官府考量京中实情后的决定。

京城里的百姓,哪怕是蜷缩在胡同深处、靠拾荒缝补过活的穷苦人家,大多也有到一处遮风挡雨的小院落,或是挤在亲戚家的偏房里,真正无屋可住的,本就寥寥无几。

即便真有断了住处的,官府也会先细细核查,要么帮着联系亲友收留,要么为到了年纪的男女牵线成婚、共组家室,实在不行,还会酌情给予些银钱,帮衬他们租赁便宜的民房。

这般层层考量下来,京中养济寺自然不必急着修缮大批房舍。毕竟比起偏远州县里,那些连冬衣都凑不齐、只能露宿破庙的百姓,京城百姓的日子,终究是要安稳宽裕些的。

但更关键的…还是朝廷本就不允。

京中寸土寸金,能拨出这样一处地界扩建衙门给养济寺,已是正熙帝格外看重的结果,想在衙署之外再修居住房舍,根本是万万不能的事。

后来还是温以缇据理力争,一次次递上折子陈明缘由,才总算从官府手里申请到一处二进院大小的宅院。

这处宅院,便成了养济寺下属,专门供那些无家可归的百姓安身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