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将他们安排到关键岗位,逐步稀释一些派系对朝政的影响力。

最根本的赋税与土地问题,他深知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皇朝的统治根基,没有贸然推行激进的改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是先下令重新清丈天下田亩,尤其重点清查那些豪门勋贵、世家大族的田产。

先从几个问题最严重、阻力相对较小的区域开始试点。

同时,召集心腹能臣,开始秘密研究、设计更合理、更公平的税制方案。

并通过各种渠道引导舆论,为未来的改革做准备,耐心等待成熟的时机。

这三年的幻境时光,姜玄几乎废寝忘食,宵衣旰食。

他批阅奏章直到深夜,烛光常明。

他频繁召见不同品级的臣工,了解地方实情、民间疾苦。

他亲自查看各地舆图、户籍数据、物产报表,力求对皇朝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晰的认知。

他不再仅仅是从国师的角度提出建议,而是真正站在了人王的位置上,感受着独揽大权的孤独与高处不胜寒,也体会着治理一个庞大帝国的千头万绪与步履维艰。

他有过因信息偏差而决策失误带来的懊悔,也有过政令出不了皇宫,或在执行中变形的愤怒与无奈。

但更多的,是看到水患退去、边关局势稳定、军心重振时的些许欣慰。

幻境中的“臣子”们,从一开始的观望、质疑,甚至暗中抵触,到后来的敬畏、逐渐信服。

他们眼神的变化,印证着姜玄这三年来的努力与付出,并非徒劳。

“明辨积弊,知人善任,宽严相济,立足长远。治国非一日之功,需大毅力、大智慧,更需以民为本之初心!”

“通过!”

冰冷的意念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随后,考验的场景如梦幻泡影般彻底消散,姜玄发现自己悬浮于一片虚无之中。

很快,眼前便出现了极为震撼心灵的景象。

那是两条相互交织、光芒万丈、浩瀚无边的洪流!

一条呈玄黄之色,厚重、磅礴、气势恢宏,如同承载着山河社稷、律法纲常、兵锋国威,似乎代表着“国运”。

但这条玄黄洪流内部,光芒却显得有些凝滞,运转不畅,如同淤塞的江河,光芒时强时弱,闪烁不定,并且隐隐有散乱、分化之象,似乎内部力量并未真正拧成一股。

另一条呈乳白之色,浩瀚无垠,充满了无尽的生机、祈愿、创造力乃至怨气与悲苦,好似是代表着“民运”。

它体量庞大,生机勃勃,但与那玄黄洪流之间的连接,却显得纤细、脆弱。

甚至许多地方出现了明显的断裂与阻塞。

乳白色的气流不时从主体中逸散出去,显得混乱、无助,无法形成有效的力量。

这两条本应相辅相成的洪流,此刻的运转却极不协调。

国运的凝滞与波动,直接影响着民运的稳定与安宁。

而民运的涣散与混乱,又在持续不断地削弱着国运的根基,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

那道意念在此刻再一次响起:

“此乃王朝之国运与民运显化。国运如舟,民运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然如今舟体滞重,行将搁浅;水源枯竭,四处漫溢。舟滞水涸,互不为利,国将倾颓。”

“汝为人王,当如何调和二者,梳理脉络,使国运昌隆不息,民运安泰蓬勃,相辅相成,共生共荣,成就生生不息之永恒道基?”

这几乎是皇极陵最本质的一考,关乎国运。

它超越了具体的城池攻防,超越了繁杂的政务处理,直指一个王朝气数兴衰的根本规律。

姜玄屏息凝神,将全部的心神都沉浸在这两条浩瀚的洪流之中。

他放开了自己的感知,去细细体会。

他感受到了国运中蕴含的律法威严、秩序框架、武力保障、疆域概念等强大的力量。

也感受到了民运中流淌的耕读传家的渴望、安居乐业的祈愿、创造财富的活力、以及对不公的怨愤与悲鸣。

他回想起自己在未央仙朝作为国师,是如何辅佐人皇,调理阴阳,引导国运滋养万民,稳固江山的画面。

更回想起陈默曾不经意间提及的仙庭核心理念……“仙庭是为庇护诸天万灵,建立有序轮回,使万物各得其所,各尽其才,共生共长。”

忽然间,一道灵光如同划破黑暗的闪电,照亮了他的识海。

他明悟了。

他不再试图去强行“控制”或“引导”这两条浩瀚的洪流,那如同螳臂当车,绝非人力所能及。

他闭上双眼,将自身在这三重幻境中,尤其是在作为“人王”处理国政的三年里,所凝聚、所淬炼出的那一丝代表着“秩序”、“守护”、“公正”、“仁德”的王者意念,轻柔地释放了出去。

他不再是一个强力的操控者,而是化作了一位高明的调琴师,去轻轻拨动那根连接国运与民运的,最根本的“弦”。

他的意念,化作一道道柔和而坚韧、细密如网的金色光丝,如同架设起无形的桥梁,挖掘出疏导的渠道:

一端,轻轻探入那凝滞的玄黄国运之中,如同梳理乱麻,将其中所代表的“律法公正”、“吏治清明”、“兵锋护国”等正面积极的力量,细细地提炼、纯化,然后温和地引导其流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另一端,则如同春雨润物,温柔地抚慰着那混乱的民,将其中所代表的“安居乐业”、“耕读传家”、“创造财富”等最本真的祈愿与生机,缓缓地汇聚、疏导,赋予其有序的方向。

他以自身那融合了实践与感悟的“本心”为媒介,让国运的力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压迫与索取,而是真正地、实质性地惠及民运。

让亿万黎民能够切身体会到国家秩序带来的庇护与好处。

同时,也让民运的勃勃生机与无穷创造力,反过来源源不断地滋养、巩固和壮大国运。

他做的,不是掠夺,不是压制,而是“疏通”与“共鸣”。

是让国运之舟,能够顺畅地行驶在民运之水上,舟因水而动,富有活力;水因舟而有序,奔流有方。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一种生生不息的循环。

渐渐地,奇迹发生了。

那原本凝滞不畅的玄黄洪流,开始变得活泼起来。

光芒稳定而明亮,内部那些散乱、冲突的气息被逐渐调和,凝聚成一股更加纯粹、更加强大的力量。

开始焕发出真正的威严。

而那原本涣散混乱的民运,也开始变得井然有序。

乳白色的气流不再漫无目的地逸散,而是如同百川归海,开始沿着那些金色的“桥梁”与“渠道”,稳定而欢快地流淌,与玄黄洪流之间的连接变得粗壮牢固。

丝丝缕缕的乳白色生机主动汇入玄黄之中,为其注入无尽的活力与潜力。

国运与民运,第一次如此和谐、如此紧密地交融在一起,运运相生,循环往复。

整个虚无空间都因这种和谐而变得明亮、稳固,充满了一种源自本源,欣欣向荣的希望气息。

“调和鼎鼐,沟通天人。以秩序引国运,以仁心汇民运。使国为民之庇佑,民为国之根基。运运相生,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恭喜你,完美通过。”

这道意念最终消散。

然而下一刻,一股浩瀚如星海、精纯无比、仿佛凝聚了万古王朝精华的国运精粹,以及无数关于江山社稷、万民气运的玄妙心得与感悟,如同醍醐灌顶,汹涌澎湃地涌入姜玄的识海与神魂深处。

磅礴的力量洗涤着他的身心,玄奥的感悟重塑着他的认知。

光芒将他彻底包裹,皇极陵的古老传承,在这一刻,真正地、彻底地认可了他。

……

当一切归于平静,姜玄缓缓睁开双眼,眸底深处,仿佛有山河演变、王朝兴替、万民生息的景象一闪而逝。

最终沉淀为一种深不见底的睿智与平和。

他感受着体内那与未央国运同源,却更加精纯、更加磅礴,并且蕴含了一种他所从未体验过的“圆融”与“和谐”意境的力量。

以及脑海中那无比珍贵的治国安邦、调理气运的心得,脸上不禁露出一丝复杂难明的笑容。

“想不到,老夫一生为臣,恪守臣节,辅佐人皇……今日在这皇极陵幻境之中,却彻彻底底、由内而外地做了一回‘人王’,体验了人皇陛下该承担的所有重担,干了人皇陛下该干的所有事情……”

他低声自嘲。

语气中却并无丝毫得意与僭越之念,只有深深的感慨与前所未有的明悟。

这三重考核,与其说是考验,不如说是一次对他毕生所学、所信、所行的彻底梳理、淬炼与升华。

让他跳出了“国师”的视角,真正从“王”的角度,理解了何为江山,何为社稷,何为根本。

……

与此同时,未央皇宫深处。

正在静室中打坐调息,体悟皇道运行的未央人皇,猛地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惊愕与难以置信。

他清晰地感受到,一股与他自身皇道气运同源,却更加精纯、更加磅礴,并且蕴含了一种他所未能达到的“圆融和谐”意境的国运波动,自极其遥远的葬仙古域方向隐隐传来。

虽然微弱如丝,却直指皇道本源,甚至引动了他自身气运的微微共鸣。

“这是……国师?”

未央人皇喃喃自语,脸上神色变幻不定,最终化为一声长长的、意味复杂的叹息。

那叹息中带着几分苦涩,几分羡慕,更有几分释然与欣慰,“姜爱卿……你跟在仙帝身边,竟得了这般惊天动地的大机缘……这份对国运民运的感悟与掌控,已隐隐在朕之上了啊……”

“或许,当初朕若也能放下身段,同去那葬仙古域……”

他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只是目光望向遥远的天际,变得有些悠远而复杂。

他知道,经此一事,他的这位国师,已非昔日之姜玄。

其前程,已非池中之物,甚至可能关系到未央未来的某种契机。

……

皇极陵外。

那半塌的石门再次发出沉重而古老的摩擦声,缓缓向内开启,打破了外面的等待与寂静。

一道身影,从中迈步而出,步履沉稳,踏在地面上,仿佛带着山河的重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正是姜玄。

此时的姜玄,外貌并无太大变化,依旧是一身朴素的国师袍服,纤尘不染。

但整个人的气质,却发生了翻天覆地、脱胎换骨般的改变。

之前的他,是沉稳、睿智、洞察世情,带着辅佐者特有的内敛与谋略气息。

而此刻,他静静地站在那里,便自然流露出一种曾经执掌过至高权柄、调理过王朝阴阳、心系过万民福祉的恢弘气度与沉稳担当。

眉宇间少了些许属于谋士的筹算与机锋,多了几分属于王者的沉静、果决与威严。

虽无龙袍加身,亦无冕旒在顶,却自有股令人心折,不敢轻视的“人王”风范。

那是一种源自对“国”与“民”本质深刻理解与践行后,所产生的自信、从容与威严。

“国师!”

大圣眼尖,第一个叫了出来,他火眼金睛上下打量着姜玄,啧啧称奇:“姜玄国师,不错不错!这趟没白跑,身上这股子‘道劲儿,这股子沉淀下来的味道,都快赶上俺老孙的师父偶尔讲道时候的感觉了!”

他话没说完,但意思不言而喻,调侃中带着认可。

柳玄风抱剑而立,冷峻的脸上也露出一丝清晰的动容。

他身为剑仙,对气机感应最为敏锐。

他最能感受到姜玄身上那股与天地气运、山河社稷隐隐共鸣、圆融一体的磅礴意念。

这与他追求的极致、纯粹、一往无前的剑道虽是截然不同的路径,却同样走到了某种极高的境界,

他也不禁微微颔首:“姜国师,恭喜大道精进。”

连一向清冷矜持的杨戬,此刻也微微侧目。

额间天眼虽未开启,却能感受到姜玄周身那圆融了不少的道韵,以及那股与仙庭宏大秩序隐隐契合的气息,心中对陛下的识人之能、用人之度更是佩服。

秦雨柔微笑着上前,盈盈一礼:“恭喜国师,得此大机缘,道途更进,可喜可贺。”

龙皇敖方和银鹏也纷纷出言道贺,态度比之前更加敬重。

它们能感受到姜玄身上那股源自文明与秩序的力量,对它们这些古老存在而言,这种力量同样值得敬畏。

面对众人的由衷称赞,姜玄脸上并无半分骄矜之色,反而更加谦逊内敛。

他整理了一下其实并无褶皱的袍袖,快步走到一直含笑静立,目光中带着欣慰看着他的陈默面前。

而后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竟是深深一揖到地,语气无比诚恳,甚至带着一丝哽咽与激动,道:

“陛下!老夫……姜玄,叩谢陛下天恩!”

陈默微微一笑,伸手虚扶:“国师不必行此大礼,机缘巧合,亦是你自身积累深厚,悟性超凡,方能通过考验,得此传承。此乃你应得之造化。”

姜玄却坚持行完了这个大礼,方才站起身。

他目光扫过周围众人,感慨万千,声音沉静而有力:“诸位道友谬赞了,姜玄愧不敢当。今日能有所得,扪心自问,绝非姜玄一人之功。”

他语气变得低沉而真诚,仿佛在众人面前剖析自己过往的内心:

“不瞒诸位,在遇见陛下之前,老夫身为未央国师,虽也自诩忠心为国,鞠躬尽瘁,但私心亦重。

所思所想,多是如何巩固未央江山社稷,如何提升自身在朝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于这天地大道、于这‘民’之根本、于这气运共生之理,看得并非如此透彻,行得也并非如此纯粹。”

“是追随在陛下身边后,亲眼见证陛下行事,胸怀之广博,目光之长远,待人之真诚,分配机缘之公允……更亲眼见识了仙庭之恢弘气象,方知何为‘大道为公’,何为‘庇护苍生’,何为‘秩序之本’。”

“今日能在皇极陵中通过那三重严苛考核,并非老夫原本有多高明,实乃是将追随陛下后之所见、所学、所悟,融会贯通,付诸实践,于幻境之中印证本心而已。”

“陛下之道,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早已深深影响了老夫的道途与心性。”

他再次转向陈默,目光坚定无比,如同立下最庄重的誓言:“故,无论老夫将来修为如何精进,身在何方,心中唯有陛下,唯有仙庭。陛下,永远是姜玄效忠的陛下!”

“仙庭,方是姜玄心中大道之所向,亦是吾道最终之归宿!”

这一番话,情真意切,发自肺腑,毫无做作,听得众人无不动容,对陈默的敬佩之情更增了几分。

陈默看着目光灼灼、气质已然完成惊人蜕变的姜玄,脸上露出了由衷欣慰的笑容。

他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姜玄的肩膀,温声道:“好。得国师此言,我心甚慰。前路漫漫,将来一块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