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天授元年,九月丙午,太宗归唐! (2 / 2)
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其余诸臣,纵使未曾见过太宗皇帝,但在武曌喊出太宗,张柬之喊出那一声陛下的时候,一切就已经变了。
这就是大唐太宗的威望吗?
除顾渊外,跟着而来的一众诸朝帝王,亲眼见证了眼前的一幕,一个个皆是不由的感慨。
不得不说,李世民在大唐臣民心中的影响太大了。
眼前的一幕,对于顾渊来说,并不意外。
大唐白月光的含金量,几乎要溢满了。
要知道,即便是相隔两百余年,仅仅只是一曲秦王破阵乐,便能让军心溃散的唐军,重新凝聚军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更何况,还是他们的太宗亲临呢!
有唐一朝,没有任何帝王能够比得上李世民,便是创造了开元盛世的李隆基,在大唐百姓的心里,也比不过他们的太宗陛下。
“诸卿,朕回来了!”
看着眼前跪伏了一地的诸臣,贞观李世民双目有些通红。
后世臣子对他的认可,便是对他的最高的赞扬。
其身形微曲,双手虚扶:“诸卿,请起!”
话音落下,贞观皇帝的目光跟着便落在了那丹樨玉阶,落在站立在其上的武曌身上。
“武元华、武才人、武媚、武曌、武则天?”
“朕该如何称呼你啊!”
贞观皇帝轻咬着牙,其声音中带着冷意,六合靴在大殿内缓缓轻踏,一步步朝着丹樨玉阶而行。
彼时已经恢复过来的武承嗣正欲挡在玉阶之前,李世民横眼扫过,眼神之中杀意尽显。
“滚开!”
尉迟恭持剑跨步跟随,手中唐剑紧握,只待陛下开口,他便会瞬时间削掉武承嗣的脑袋。
后者被一眼呵退,其身形更是被紧随在李世民身后两步的尉迟恭,吓得跌坐在地。
玉阶之上。
心神已经逐渐恢复平静的武曌,目光扫视过光门前新出现的一众身影,她看到站在人群中的永徽李治,看到了一个个的贞观朝臣。
其目光,最后又落在了贞观李世民身上。
“武曌,见过太宗陛下!”
三十载的临朝称制,她早已经不是那个初入洛阳宫,不谙世事的武才人,也不是感业寺出家的僧尼。
她是掌控大唐权柄的天后,是刚刚登基称帝的神圣则天皇帝。
武曌的名号,便是她对太宗皇帝的回应。
“武曌,日月凌空,好一个武曌啊!”
李世民嘴角轻笑,其眼神中的杀意,几尽溢出。
万象神宫。
随着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出现,正殿内的气氛早已经变了。
从地面起身的一众武周朝臣,此刻看着太宗陛下一步步朝着玉阶上的武曌而行,一时间面色来回变幻。
“太宗陛下!”
眼看着太宗皇帝身上的怒气尽显,大殿内的张柬之又带头俯跪了下来,连带着其身后的娄师德等一众人也跟着跪了。
李世民脚下停顿,其转身,目光回视着张柬之等一众人。
“诸卿,有何所言?”
张柬之伏地叩首,额头紧贴殿砖,苍老的嗓音中带着沙哑,但却显得格外坚定。
“陛下!武后虽改唐为周,然贞观遗风未泯,这些年,我大唐科举取士尚行,寒门子弟得路。
均田制推行无阻,关中无饥馑之患;四境夷狄慑于天威,未曾犯边!”
话音落下,李世民皱眉,他听出眼前朝臣的意思了。
“四夷宾服,未曾犯边?”
“吐蕃入侵,四镇陷落,突厥重建,侵扰漠南?”
“这就是所谓的四夷宾服,未曾犯边!”
李世民望着眼前一众跪地的朝臣,他欲斩杀武曌,但眼前跪伏一地的朝臣,多多少少还是让他冷静了一些。
光门之前,顾渊连带着诸朝时空的一众人都在看着他。
“陛下,可使武后退位改制,还政于唐,臣等愿以辅佐新君,重振我大唐声威……”
张柬之再次开口,连带着其身后的一众朝臣跟着出声附和。
远处光门前站着的永徽李治,终究还是站了出来。
“阿耶!”
同样身着赭黄色圆领服的李治从诸朝时空的人群中走了出来,其身影出现的一瞬间,武周朝臣的眼神亦是跟着变了。
高宗?
比起相隔四十一年的李世民,李治这位高宗,在场武周的多数朝臣自然是认识的。
眼看着对方出现,一个个皆是跟着朝拜。
不远处玉阶之上的武曌,眼神也落在了李治身上。
看着那人,她突然升起了一丝愧疚。
她还记得李治临死之前,拉着自己的手,让他好好辅佐太子,让她帮着看好这大唐的江山。
但如今,她却改朝换代,登基称帝。
李治没有在意玉阶之上的武曌,此番能站出来,便已经是他鼓足了莫大勇气的结果。
他想劝自家阿耶,放过武曌。
只是。
心里准备好的话还未说出,视线之内,便见自家阿耶转过头瞥了他一眼。
那眼神,让他一瞬间顿住了脚步!
与此同时,玉阶之上。
武曌眼见着李治停了下来,其神情并未有丝毫变换,那种感觉,就像是早就预料到了一般。
她这位丈夫,性子本就如此,她又有什么期待!
其目光回转,视线再次落在太宗皇帝身上。
登基不过半旬,眼前的情况早已经出乎了她的预料,她从未想到,世间竟还会有如此之事。
早已经逝去的太宗皇帝、连带着已经死去数年的李治,一同在自己面前出现。
那光门莫非真是仙境!
若非如此,逝去之人,又如何会如此归来?
金色的冕服动了动,武曌顶着通天冠,身形开始从玉阶之上缓步而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脚步开始动的时候,大殿之内,无数双视线一瞬间便落在了武曌身上。
直至,对方从丹樨玉阶之上下来。
身形停在李世民一丈之外。
视线之内,看的更清了!
太宗陛下和不远处的李治,两人的脸依旧是武曌脑海中的模样。
脑海中闪过思绪,武曌的眼神定定的看着李世民的那张脸。
“陛下,此番现身于此,是为杀了朕吗?”
从丹樨玉阶上走下来的时候,武曌便已经准备好了。
李世民和李治现身,大殿内朝臣的态度转换,再加上那光门前站着的无数身影,武曌已然清楚。
登基半旬,对于她来说,终究只是一场梦!
但这场梦,对于她来说,想来也是够了!
她已经六十七岁了,还能再活多久!
能站在那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对于她而言,这辈子也算是无憾了!
纵是身死,又如何?
没什么畏惧的!
旒珠在眼前晃动,落在李世民眼中的那张脸,已经不是记忆中武元华那般模样。
这张脸,即便如何装饰,依旧难掩苍老之势。
李世民微微合眸。
罢了,眼前之人不过一老妇罢了,杀与不杀,又能有多大的影响。
“三日,朕要你三日之内,自去帝号,还政于唐!”
……
【天授元年,九月丙午,巳时,仙门显现于万象神宫,太宗皇帝携高宗皇帝及大唐众臣,回归于大唐。
……
是日,陛下自感失德,决定自去帝号,还政于唐!】
自贞观皇帝带着一众人现身于万象神宫之后,武曌便放弃了继续掌权的心思。
等到李承乾和程咬金带着,贞观时空的三千禁军出现在洛阳宫内的时候,一切便已经成了定局!
是日。
朝廷下诏,召见李氏在京诸王面圣,召洛阳百官朝见。
“大侄子,朕以为你会杀了那个女人呢?”
此番事情落幕之后,李世民邀请诸朝时空之人,于万象神宫内再续诸朝宴会。
彼时。
偌大的万象神宫内,顾渊和一众帝王正游览着这座宏伟的巨大建筑。
眼前的万象神宫,那可是有史以来整个世界体量最大的木质建筑。
其高达近百米,总面积,约一万平方米。
万象神宫由三层结构筑成。
底层为方形结构,象征四季,中层十二边形,代表十二时辰。
上层二十四,则是二十四节气。
圆顶与方基结合,表现天圆地方。
其不仅仅是一栋建筑,更像是一件巨大的艺术品,其内彰显着大唐工艺的结晶。
“啧啧,当真是好一个万象神宫啊!”
顶层之上,从万象神宫,几乎能俯瞰整个洛阳城。
在朝一众诸朝帝王,皆是颇为感慨。
同一时间。
隋帝杨广则是有些感慨的站在李世民身侧,朝着自家大侄子问了一句。
“不过一年过花甲的老妇罢了,杀与不杀,现如今对大唐而言,并无影响!”
相比起现年四十多岁的杨广,一个接近七十岁的武曌,对于大唐来说又有什么影响。
他连眼前的杨广都敢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一个武曌又算什么?
李唐宗室的结果,他也清楚,除李治一脉,子嗣几近断绝。
可,事实已经发生了!
此方世界,终究不是贞观,这个世界的自己,也已经死去四十年了。
他不可能常驻在此方世界!
而武氏在现如今的大唐,终究是有些影响的。
为一时泄愤,杀了对方又能如何?
引得天下动荡,对现如今的大唐来说,又有什么好处?
考虑到那些大唐诸臣的恳求,考虑到,大唐社稷的安稳。
对方甘愿退位,还政于唐。
便是现如今最好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