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次日,林向安便将商议结果向众人公布。

同时设立固定的日常节点,逐渐养成习惯:

晨钟暮鼓,定点开饭;

各组分工,井然有序。

用规律的流程去对冲不确定带来的恐慌,让生活重新恢复一种“秩序感”。

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大家忙碌起来。

书生若是闲着,最容易空谈生事,思想也容易跑偏。

林向安又单独找各组组长沟通,让他们确定需要几个人手,以及各工作范畴。

刚开始时,要求每天晚上和组长聚在一起,简单汇报当天情况。

梳理问题,再商量对策。

等各组运转顺畅后,才改为三五日一次。

他主动下放权力,让大家自己讨论、提出办法,再由执法小组落实,最后盯结果。

如此一来,他逐渐从执行者转变为管理者。

能够把精力放在全局布局与应对更大的风险上。

然而推行新规,难免遭遇挑战。

很快,就有人被查出违反规定——私藏粮食。

此人当初以“并无囤积”为由,没有上交,如今被人举报,后被“巡查组”调查确认。

林向安当即召集同济会九人核心议事,迅速定下处罚:

没收其私藏,同时罚其三日口粮。

傍晚时分,在众人齐聚之际,他公开宣布结果,并当场解释:

“此举非为林某一己之私,乃是为百余口同胞之公义。若今日坏一规,明日便无规可守!”

这番话掷地有声。

那人也算撞在枪口上,正好拿来“杀鸡儆猴”。

约莫五六日过去,各组已逐渐走上正轨,运转自如。

防御以及训练也顺利开展。

这时林向安才把目光投向会馆之外,谋求“开源”。

与此同时,他严格把关消息入口。

当下流言满城,真假难辨。

若随意传进来,只会搅乱人心,不利于团结。

对外的唯一发言人,林向安亲自担任,口径统一,绝不容许乱声。

至于信息的收集与打探,他则交给王管事去做。

这事没有比王管事更合适的人了。

作为会馆的管事,他平日来往最广,认识的人最多,别人见了也多多少少要给几分薄面。

这样的人,若只当摆设,岂不是浪费?

就这样,在这个阶段,同济会实际上已经暂时接手了整个会馆,连带着把所有会馆资产一并纳入。

不仅是账面上的现银,更有固定资产。

这些,才是日后购粮的真正底气。

于是,林向安安排两位“粮秣长”周永与段昊初,在王管事的见证下,开始清点会馆银库。

银箱与账簿一同打开。

周永、段昊初逐件清点,一块银子、一串铜钱、一张银票,都仔仔细细地数过。

林向安则亲自核对账簿,把每一笔数字与实物一一对应。

王管事在旁解说,偶尔补充来历——“这是某同乡官员捐赠的五十两”之类。

清点完毕后,他们在一本新开的《同济会账册》扉页上,写下“启始资金”的总额,并由林向安、王管事、周永、段昊初四人共同签字画押。

旧账簿则归档保存,以备查证。

现银重新装入新银箱,上两把锁,钥匙分交林向安与周永,必须二人同时在场才能开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