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十一月中旬,大明中枢所在的京畿之地愈发喧嚣。

数千里外的"暗流涌动"虽然还没有波及到京师,但京师的官场今日却也是为之一震,永定门外更是聚拢了十余位谈吐不凡的大儒,在周围军民百姓敬畏有加的眼神中,淡然自若的交谈着。

许是知晓这些位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气势的大儒们身份不凡,即便这些人已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普通百姓排队进城的秩序,但那些手持兵刃的守城士卒们也没敢上前驱赶,反而还有那眼疾手快的,主动备上几杯热茗,希望待会能借此与这些大儒们攀上一丝关系。

"当真是造化弄人,首辅此次也算是遭受了无妄之灾呐.."

尽管扑面而来的凛风已是隐隐有些刺骨的寒意,但这些上了年纪的大儒们却没有露出半点不适,反倒是兴致勃勃的谈论着,其内容直指当朝首辅方从哲。

"说的是啊,"迫不及待的点了点头,在朝中官至翰林院左谕德的刘鸿训便顺势接过了话茬,枯瘦的脸颊上满是感慨之色:"天子少年心性,不愿重蹈当年党争覆辙,近两年不断打压我东林,其实也是人之常情.."

"但首辅春风得意之下,却是忘了树大招风的道理.."

"近两年趋炎附势,拜在首辅门下的官员不知凡几,即便首辅无意党争,但也有口难辩呐.."

自古以来,政治斗争便不是通过罢黜某个党首便能够彻底解决的;相反,政治斗争更像是王朝繁衍传承的必要因素,臣子间的"攻讦"在某种意义上也有利于天子加强对于朝野的控制。

即便是布衣出身,亲手开创了大明帝国的太祖朱元璋,在其御极称帝的洪武年间,朝中同样存在着以李善长为首的浙东集团和淮西勋贵集团之间的斗争。

万历年间,因为"国本之争"的缘故,朝中原本还算可控的"党争"骤然变得剑拔弩张,并逐渐衍生成以拥立太子朱常洛的"东林党",而彼时的内阁首辅沈一贯则利用其自身的影响力,逐渐形成了"浙党"。

除此之外,万历后期朝中还同时存在着"楚党","齐党","宣党"等党派,而现任的内阁首辅方从哲便是在沈一贯致仕之后,接任了"浙党党魁"的位置。

"可不是嘛,天子打压我东林,便是希望着手解决党争,不然昔日的韩爌韩阁老,礼部侍郎孙慎行何至于黯然致仕.."涉及到东林内部的情况,在场的大儒们不自觉便降低了声音,神情也显得相对复杂。

虽然同为"东林党派",但并不代表着他们内部便是铁板一块,例如昔日的韩爌,孙慎行,李三才,便有许多人不满其雷厉风行的作风,尤其不满其动辄便"排除异己"的举措。

"树大招风,树大招风啊.."

又一句轻叹过后,在场大儒们的思绪便重新被拉回到现实,话题也集中在即将抵京的湖广巡抚董汉儒身上。

"说起来,天子令湖广巡抚董汉儒回京辅政,实在是一着妙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