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阳谋 (1 / 2)
给力文学www.geilizw.com
郑仪坐在座位上,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刘建华的表现不错。
没有意气用事,没有攻击个人,而是将矛头精准地指向了张林方案中最薄弱的环节——执行监督。
每一记都打在七寸上。
更重要的是,刘建华此刻展现出的攻击性,看似在挑战张林,但实际上,却是在帮郑仪试探张林的底线。
孙长征的突然发难更是神来之笔。
这个老狐狸,显然也看到了机会,毫不留情地把火烧得更旺。
郑仪的目光掠过张林那张沉下来的脸。
此刻的张林,显然在极力控制着情绪,但眉宇间那股阴鸷却无法完全掩饰。
很好。
压力已经给到了张林。
现在就看他如何接招了。
是恼羞成怒,强硬反驳?
还是巧妙化解,展现更高明的政治智慧?
无论他选择哪一种,都会暴露他的真实立场和心态。
郑仪的目光转向讲台。
班主任林教授显然也没料到局面会发展成这样。
他轻轻咳嗽了一声,试图打破僵局:
“感谢各组代表的发言。角度不同,但都很有价值。”
“尤其是张市长和刘市长的方案,一个注重系统解决,一个强调刚性执行,孙委员的点子更是提供了新的视角。”
林教授用词很谨慎,试图将这场冲突重新拉回到“学术探讨”的层面。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提问,围绕方案本身,深入探讨一下可行性。”
他看向张林和刘建华:
“请两位先回到座位上。”
刘建华依言走下讲台,脚步似乎都轻快了些。
张林也站起身,面色已经恢复平静。
自由提问环节开始了。
最先提问的是省纪委的李委员。
他面无表情地看向张林:
“张市长,您的方案思路清晰,措施具体。但刚才刘市长提到的执行层面的风险,确实普遍存在。请问,在您过往的实践中,如何有效防止补偿款被截留挪用?如何确保企业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承诺真正落实?”
问题极其尖锐,直指核心。
整个研讨室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张林缓缓起身,脸上重新浮现出从容的笑容。
“李委员问得非常好。”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李委员身上。
“在明州,我们确实遇到过类似问题。”
郑仪眯起眼睛,张林果然老辣,立刻把问题引向明州经验。
“我们的做法是,建立'三方共管'机制。”
张林微微抬起下巴,语气自信:
“第一,补偿款由市财政设立专户,银行直拨到户,全程电子留痕。”
“第二,企业和失地农民签订用工合同时,必须到劳动部门备案,社保缴纳同步联网监管。”
“第三,每季度由市纪委牵头,联合审计、财政、人社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查处。”
他顿了顿,目光若有似无地掠过赵颖:
“去年一年,明州查处了12起截留挪用补偿款案件,党纪政纪处分19人,移送司法3人。”
“至于企业违约问题,我们建立了黑名单制度,违规企业不仅取消优惠政策,还会失去参与其他项目的资格。”
张林的回答滴水不漏,既有制度设计,又有实际案例,完美展示了明州在类似问题上的“成熟经验”。
李委员微微颔首,不再追问。
郑仪在心中冷笑。
好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
但问题是,这些“完美制度”在明州真的落实了吗?
四海系旗下的项目,是否也受到了如此严格的监管?
刘建华突然站了起来,黝黑的脸上写满了质疑:
“张市长,您说的这些制度都很好!但我在基层干了二十年,太清楚这些'联网监管''电子留痕'的猫腻了!”
“系统是人建的,数据是人录的!那些企业老板和地方官,有的是办法把黑的说成白的!”
“您刚才说查处了12起案件,那没被查出来的有多少?老百姓真正拿到手的补偿款,有没有被打折?”
“还有那些所谓‘备案合同',是不是一套,实际执行的又是另一套?”
刘建华越说越激动,乡音浓重却字字诛心:
“我建议,省工作组应该直接驻点临江,挨家挨户核对补偿款到账情况!随机抽查工人实际工资和合同是否一致!”
“发现问题,当场处理!当场曝光!”
张林的脸色瞬间阴沉了起来。
“刘市长的建议很有针对性。”
张林的声音依然平稳,但语气已经带上了几分寒意:
“不过,我提醒大家注意今天的角色定位——我们是省协调小组,不是纪委专案组。”
“过度介入具体执行,不仅超出职责范围,还可能影响地方积极性。”
他看向林教授,巧妙地寻求支持:
“毕竟,我们最终目的是化解矛盾,推动发展,而不是把地方政府和企业都打成对立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教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我反对!”
孙长征猛地站了起来,冷笑连连:
“张市长这话说的,好像监督和发展是对立的!”
“不把那些蛀虫揪出来,不把那些黑心老板管住,发展成果能落到老百姓口袋里吗?”
“还是说……”
孙老眯起眼睛,意有所指:
“某些人根本不想让省里查得太细?怕查出什么见不得光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